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nba- 线上博彩全攻略

人物春秋:「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紅樓夢》中妙玉的命運
黃靚
font print 人氣: 60
【字號】    
   標籤: tags: ,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2月18日訊】

妙玉是《紅樓夢》中大觀園內的一位年輕女尼,金陵十二釵之一,與元春、黛玉、寶釵等人同列金陵女子正冊。她姿容美麗,聰慧過人,才華出眾,才貌不在黛玉之下,正如書中所說:「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

妙玉本是蘇州姑娘,出身書香仕宦之家,因從小體弱多病,百治無效,父母只好忍痛將她送入寺廟,帶發修行。由於用心修行,不久百病全消。後聽說長安有觀音遺跡,於是隨師到了京都,暫住城外牟尼院中。不久師父圓寂,妙玉本欲扶靈回鄉,而師父臨終遺言:「在此靜居,後來自然有你的去處。」(看來師父已有宿命通,可預知後事。)果然,不久京城內第一富豪之家--賈家又錦上添花,其家的大小姐元春(寶玉的姐姐)被當時的皇上封為妃子,並批准可以回家省親。為了迎接這位皇妃,賈家修建了一座無比美麗壯觀的花園即大觀園。園內諸景齊備,其中一景是一所雅致的道觀,取名櫳翠庵。賈家已買下二十個年輕俊美的小尼、道姑充實其中,又聽說城外牟尼院中新近從南方來了一位「文墨極通,模樣極好」的年輕女尼,於是賈家鄭重地寫了請帖,並用車轎隆重地將妙玉接入大觀園。

隨著時間的流逝,賈家出現了一系列的變故:元妃甍逝;賈家因事被官府抄家;黛玉、賈母、熙鳳相繼逝去;寶玉娶寶釵;探春遠嫁賈家逐漸敗落,大觀園也逐漸荒廢。一天深夜,一個飛檐走壁的強盜忽然窺見了燈下的妙玉,看見這位絕色女尼,怦然心動,冒死將其劫走,從此妙玉落入強盜之手,結果如何,不得而知。正如《紅樓夢》中所說:「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臟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一個人半生的修行,付之東流,著實令人痛惜,這種結局,在作者筆下的形象表現,就是落得為盜魔所虜的悲慘結果。那麼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這就需要從修煉的角度來解析。大家知道,修行的目的是要超脫於凡間塵世,超脫於生命的業報輪回。既然要超脫人世,就必須從戒除對人間凡事的慾念做起,所謂「修心斷欲去執著」。這是出家人的第一步,斷不了俗欲,切不斷人情,戒不掉享樂之念,又怎麼能修得出呢?古時候的修煉,為什麼寺廟道觀都是建在深山古剎?就是要讓修行者斷絕俗念、心靜欲空、潛心向道嘛。深山老林裡的生活,首先自然是非常清苦的;此外,說放棄對滾滾紅塵、大千世界的執著之欲,談何容易?所以對心性的磨煉也是很苦的。因此,在世人看來,修煉就是艱苦的,就是要吃苦的。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那修煉可以使人得道成仙,當然就更要付出了。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妙玉是帶發修行,是一種入世修行,這就更難,對修煉的要求也更高。躲進深山可眼不見,時間長了,也就心不煩(凡)了。而讓你就在塵世中面對無盡的干擾誘惑,豈不是標准更高?如果不明白這一點,稀鬆隨意,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是不是就從根本上偏離了修煉的主旨呢?單有良好的願望,不實實在在地精修,縱有天賜機緣也惘然啊!如此,我們就不難看出妙玉修行徒然的症結了。

一、生活奢華,執著於物

櫳翠庵可謂園中之園,無比清幽、美麗,連賈府的長輩賈母都贊不絕口:「到底是他們修行的人,常常修理,比別處越發好看。」不但環境優雅,而且妙玉生活起居有多人服侍,當初帶發修行時,家裡帶來隨身服侍的就有三人,到了大觀園,又有人專門負責燒火做飯、灑掃洗滌僅服侍妙玉的就有幾十人。至於吃穿用度,作者沒有正面描述,僅舉一例,可見一斑。妙玉日常喝茶用的杯子,名叫綠玉斗,妙玉曾說:「賈府也找不出來。」可見其奢華的程度。其實妙玉只是大觀園中一個披著袈裟的公侯小姐罷了。這樣尊貴的地位,這樣豪華的生活,哪有苦吃?苦從何來?捨不掉享樂之欲何以修?

又如,書中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寫了這麼一件事:一日,賈家忽然來了一位鄉村老嫗--劉姥姥,劉姥姥為了博得賈母和眾小姐的歡心,不但帶來了鄉村野味,還講了些鄉野趣話,賈母十分開心,於是率眾兒孫到大觀園設宴,宴後眾人游大觀園。游到櫳翠庵,賈母告訴妙玉:「我們這裡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窖五彩小蓋鐘,捧與賈母。茶是上上品老君眉,水是舊年存放的雨水。賈母吃了半盞,餘下的遞給劉姥姥,劉姥姥一口飲盡。

妙玉又把寶釵、黛玉的衣襟一拉,把二人帶到一間雅淨的耳房,這時寶玉也悄悄地跟了來,妙玉重新泡茶。妙玉拿出兩只杯,只見杯上鐫著三個字,後有一行真字「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於祕府」一行小字。另一杯形似缽而小,有三個垂珠篆字,「杏犀」喝茶的杯子簡直是價值連城的珍奇古玩。而沏茶用的水更是奇巧,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用花瓮封上口,深埋地下,五年後取出沏茶。道家修煉講究清靜無為,區區喝茶之事竟如此用心,恐怕連皇帝都望塵莫及,真是人間少有,天下無雙,妙玉的執著可謂大矣!

二﹑慈悲心無﹐執著於情

「情」是對修煉人的一個大考驗。人情不斷,就修不出來。其實,斷了人情並不是常人所想的那種冷酷無情,六親不認。去了人情而修出來取而代之的是慈悲,對芸芸眾生更博大的善,是悲天憫人的寬闊胸懷。所以自古人們對出家修佛修道之人都是十分敬重的。而反觀妙玉,如上文曾提到的,賈母率眾人到妙玉處喝茶,賈母把餘下的半杯茶遞給劉姥姥,劉姥姥一口喝盡。後來妙玉特意吩咐下人,將劉姥姥用過的茶杯扔到外面,不許拿進來。連生活一貫奢華的賈寶玉都感到扔了那茶杯實在可惜,於是求妙玉:「不如就給了那貧婆子吧,她賣了,也可以度日。」妙玉聽了,想了想,點頭說道:「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我沒有用過的,若我使過,我就砸碎了也不給她。」接著吩咐下人快快拿走。幾句話,表現了妙玉對劉姥姥的極度鄙視,這與修煉人的大慈大悲何等大相徑庭?

沒有慈悲,自然就是情未斷。妙玉正當青春妙齡,艷名遠播,引起多少少爺公子的垂涎。但妙玉偏偏又是個多情女子,可作為修行之人,若不能以修心斷欲的要領嚴以律己,又怎能脫塵而出呢?比如,妙玉對大觀園中的寶玉就心生愛慕。讓我們舉幾例。

一次,大雪紛紛揚揚下了一夜,將大觀園妝扮的如同琉璃世界,這一奇麗的雪景,引來了大觀園眾才女的詩興,她們決定在傍山臨水的蘆雪庵聚會。到了詩社,早已布置妥當,寶玉的大嫂李紈忽然想起,櫳翠庵的紅梅正開的俏麗,若能折一枝來插在瓶中,加以點綴,豈不美妙,但一想自己去要,怕妙玉不給面子,而此時,眾人正在聯句,輪到寶玉,一時語塞。李紈忽靈機一動,罰寶玉去向妙玉要紅梅,眾人一聽,一齊叫好。可見妙玉的內心祕密,其實眾人皆知。更有趣的是下面一個細節,李紈擔心寶玉雪地摔跤,要派幾個丫頭跟著,黛玉連忙阻止說:「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此處寫得雖然隱晦,但明眼人不難看明。

還有一次,上文已提過,妙玉請黛玉、寶釵喝茶,給寶釵、黛玉用的杯子是名人古玩,而給寶玉用的杯子卻是妙玉自己日常用的綠玉斗。書中多次寫妙玉是個極怪僻、極潔淨之人,此時卻讓一個青年男子與自己同用一個茶杯,其親昵之情昭然若揭。
如果說前二件事作者寫得還比較隱晦,那麼第三件事對妙玉的內心世界卻非常明白、直接地寫了出來。書中寫道,一天,寶玉去看四妹惜春,忽見妙玉也在,正專心下棋,妙玉猛抬頭,看到了寶玉,寶玉忙問候,「妙玉忽然把臉一紅,也不答言,低了頭只看那棋。寶玉自覺造次,連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們在家的俗人,頭一件是心靜,靜則靈,靈則慧。』寶玉尚未說完只見妙玉微微地把眼一抬,看了寶玉一眼,復又低下頭去,那臉上的顏色漸漸地紅暈起來。」此處兩次寫妙玉臉「紅」,維妙維肖地寫出了妙玉見到寶玉時的驚喜、羞澀、激動。接著書中又寫道,妙玉當晚回去,坐到三更過後,下了禪床,出到前軒,但見雲影橫空,月華如水,獨自憑欄站了一回,忽聽房上兩個貓兒一遞一聲嘶叫,「那妙玉忽然想起日間寶玉之言,不覺一陣心跳耳熱,自己連忙收攝心性,走進禪房,仍到禪床上坐了,怎奈神不守舍,一時如萬馬奔騰,覺得禪床便晃蕩起來,身子已不在庵中」後來妙玉中了魔,眾尼忙作一團,請了很多大夫醫治,一時鬧得滿城風雨,賈府上下無人不知。但其中的原因,只有惜春知曉,當消息傳到惜春的耳中時,書中這樣寫道,「惜春聽了,默默無語,因想:『妙玉雖然潔淨,畢竟塵緣未斷哪有邪魔纏繞,一念不生,萬念俱寂。」這位自幼就要當尼姑,最終真的因為出家修行而得以從家族厄運中解脫的賈府四小姐,確實頗通禪理,一語道破了天機。

最後還是以曹雪芹的話作結,書中的金陵十二冊正冊中是這樣評判妙玉的:「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請注意這「何曾潔」「未必空」,極簡短的六個字,概括了妙玉修行失敗的根本原因,多麼準確,多麼深刻,又不乏作者的惋惜之情。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談起歷史上的賢后,許多人都會聯想到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明太祖的馬皇后,而魏武帝曹操的妻子卞后卻鮮有人提及。或許是因為《三國演義》中的奸雄形象太深入人心,讓曹操及家人蒙受了許多不白之冤。但只要我們翻看歷史就不難發現,卞后的賢德和遠見足以比肩歷代[ascii]著[/ascii]名的賢后。
  • 「一時全大節,千古仰清塵。(宋代李廌)」千百年來,蘇武節已成為中華傳統價值展現的一座豐碑。那麼,對於道德急速下滑中的末劫時的人類社會,又有那些啟示呢?
  • 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 張巡帶兵軍紀嚴明,陳琳檄文文筆俊美。
  • 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在過去三四千年間,其下游決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濫大改道共26次,對中國黃淮海平原的地理環境影響巨大。為此,歷朝歷代政府都要派官員治理黃河。有清一代,出了幾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為成功之一的當屬道光年間的河道總督栗毓美,清史稿是這樣評價他的:「實心實力,卓為當時河臣之冠,不獨磚工創法為可紀也。」
  • 歷史上的北伐戰爭,既有晉代祖逖中流擊楫的豪放意氣,也有蜀相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盡瘁,更少不了岳飛北上抗金、收拾舊山河的壯懷激烈。正因為這些千古流傳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賦予銳意進取、統一國家的意義。
  • 梁國邊亭的人暗中幫楚人灌瓜而使兩國友好,曾參耕耘誤斬瓜根而被父親杖打。
  • 漢武帝在位時,版圖遼闊,國力強大,對橫行於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採用漢高祖時代的和親政策,而是對匈奴發動一波波的大規模反擊。在對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中,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是抗匈奴名將,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戰功最大者。
  • 康熙年間,大阿哥允禔曾掌管養心殿營造事務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進殿拜見,並與康熙皇帝閒談。
  • 外驅金虜,內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飛以忠義許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紹興五年(1135年),岳家軍平定楊么的洞庭湖之戰,可說是岳飛軍事生涯中一部驚人的傑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