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平宇╱專訪)白色恐怖的幽暗歷史,是許多台灣受難者永難忘懷的陰霾,即使談論早已不是禁忌,但台灣卻鮮有人知,當恐怖氣氛雷厲風行之時,就連在台的外國人士也不能倖免。
特務甚至可以直接住進外國牧師的家中,強迫他們在四十八小時內離開台灣。
一九七○年,協助彭明敏逃亡瑞典的衛理教會牧師唐培禮(Milo Thornberry)與唐秋詩(Judith Thomas)夫妻,就親身經歷上述的遭遇。
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因為有了被台灣政府驅逐的經驗,三十二年來,唐培禮幾乎被美國政府剝奪申請護照的權利,九一一之後,每次計畫出國,更被當做是可疑的恐怖份子。
兩人在民主基金會邀請下三十二年後首度重返台灣,更見到暌違已久的彭明敏,不過聽到二人的種種遭遇,彭明敏也大嘆不可思議。
二人記憶中的台灣,是見完彭明敏以後,必須先繞到西門町咖啡廳等到凌晨特務散去才可以回家的台灣,現在卻已經蛻變成多元民主的開放社會。
唐培禮與唐秋詩都是一九六○年代台灣神學院教師,也是美國衛理教會派駐在台的牧師,當時因為衛理教友蔣宋美齡的關係,教會與國民黨政府關係良好,支持反對運動的反而是長老教會。
但因為兩人認識或聽說有太多的朋友在白色恐怖期間突然消失,或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被監禁,親屬不敢救濟、家人生活困頓,於是他們開始在美國募款,救濟台灣政治受難者的家屬,也開始參與台灣人權發展史上重要篇章。
一九七○年底,在兩人的協助下,彭明敏成功的從台灣逃抵瑞典,出發前一天,已經喬裝完成的彭明敏還住在唐培禮家,以躲避特務耳目。
上了飛機以後,彭明敏甚至二度被請下飛機,彭明敏說,二次他都以為事跡敗露,結果一次是海關忘記蓋戳記,一次則是機械故障,有驚無險終於抵達香港。
唐培禮甚至安排一名陌生人在暗處隨行,以防國民黨特務的暗殺。
在兩人的幫助下,彭明敏終於享受到自由的滋味,但一九七一年三月中,唐培禮家中突然出現二男二女的特務人員,在宣讀完簡單的驅逐聲明後,就要求他們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離開台灣。
此後四人不但沒有離去,還在沙發上坐下,一則監視他們收拾行李,二則監視四周有誰出入。
唐秋詩回憶當時他們夫妻有一個四歲的小女兒蘇珊,以及一個在台灣領養的襁褓中男嬰,唐秋詩則懷著身孕。
唐培禮問特務,可不可以給他一份驅逐聲明的影本?結果特務勃然大怒,叫他盡快收拾,廢話少說。他至今還記得,聲明中提到他們對國民黨政府「不友善」。
當天晚上,所有特務更住在他們家不肯離去,小蘇珊則天真的詢問,「要不要請他們一塊晚餐﹖」
唐培禮說,他最擔心的是,特務們會把剛領養的小男嬰帶走,因為這是個台灣孩子,小男孩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唐志敏」,用的就是彭明敏的敏字。
結果,在小心翼翼試探後,一個特務反而大笑起來,還問「你到底把我們看成什麼樣的人?」一段簡單的對話道盡威權體制下多少人的無奈,小男嬰最後終究安全離開了台灣。
唐培禮說,多年來他幾乎不曾赴外國旅行,被逐離台灣後,原本教會安排赴越南等地的職位,也因為無法自由在國際間旅行,只能被迫放棄。
至於唐秋詩則一直到兩人離異、改用現任丈夫的姓氏後,這樣的麻煩才不再。
唐培禮說,他曾經找過參議員幫忙,結果對方在調查後反而問他,「天啊,你到底在台灣做過什麼?」還有人建議他乾脆和美國政府打官司,但他說,「我可沒有好幾千美金可以付訴訟費」。
他們相信,這一切都因在中情局檔案中,兩人留下「意圖顛覆外國政府」的紀錄,推測早年因為台美仍有邦交,雙方政府的相互照會,以及美國政府多年因循所致。
隨著時空移轉,當年被他救援的無數政治犯都已獲平反,遠在國外的唐培禮與唐秋詩的故事卻少有人知。
兩人都說,聽到台灣民主基金會邀請他們來台參加「感恩與巡禮」活動雖然興奮,但直到踏上暌違三十二年的土地,才確定自己又可以回到熟悉的台灣。
唐秋詩說,離開雖然倉卒,但早在她決心幫助彭明敏時,就知道這一天終會來到。
比起Peter(指彭明敏)冒的是生命危險,他們犧牲的不過是離開台灣而已,唯一需要掛懷的,是需要靠他們接濟的政治受難者家屬,只是後來護照種種的事件,真的出乎他們預期。
若問如果歷史重來,是否仍會伸出援手,兩人異口同聲的給予篤定答覆,唐培禮感性的說,「我相信,如果換成是我需要幫助,Peter也一定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