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項羽只落得刎頸江邊?

李德民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8日訊】近讀宋﹒洪邁“劉項成敗”一文,盡管洪邁舉了二例來說明劉邦成敗的根源,我卻想追本求源知道,到底為何出身草莽的劉邦成了開創漢朝400年的開國皇帝,而貴族出身、被後人景仰為英雄的,不可一世的西霸王項羽最後只落得四面楚歌、烏江邊別姬自刎。

我在《史記﹒高祖本記》和《史記﹒項羽本記》中看到了項羽走向滅亡的原因。《史記﹒高祖本記》描述劉邦仁厚愛人,喜歡施捨,心胸豁達。這一點表現在他的行事方式上。

劉邦在藍田南面與秦軍交戰,命令全軍,所過之處,不得擄掠,秦地的人都很高興,秦軍被瓦解,大敗。接著在藍田的北面與秦軍交戰,又大敗秦軍。漢元年(前206)十月,劉邦的軍隊在各路諸侯中最先到達霸上。秦王子嬰駕著白車白馬,用絲繩系著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璽和符節,在枳道旁向劉邦投降。

將領們有的說應該殺掉秦王。劉邦說:“當初懷王派我攻關中,就是認為我能寬厚容人。再說他已投降了,殺掉他的做法不吉利。”於是把秦王交給主管官吏,就向西進入城陽。劉邦想留在秦宮中休息,由於樊噲、張良的勸阻,就下令把秦宮中的貴重寶物和庫府都封好,然後退回來駐紮在霸上。

過了幾天,項羽率兵向西行進,一路屠殺,殺了秦降王子嬰,燒了秦朝的宮室,大火燒了三個月,劫掠了秦朝的財寶、婦女,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遭毀滅的。秦地的人們對項羽非常失望,但又害怕,不敢不服從他。

按懷王曾經和諸將的約定:誰先擊敗秦軍進入咸陽,就讓他在關中為王。因此劉邦應為王。這讓項羽非常惱怒。漢元年(前206)四月,諸侯受封已畢,各自前往封國。項王出了函谷關,來到自己的封國,派人去讓義帝(懷王)遷都。在行程中,項王秘密派衡山王、臨江王把義帝截殺於大江之中。

項羽率領全部軍兵在污水攻打秦軍時,把秦軍打得大敗。章邯與項羽訂盟約,投降項羽。後有人將投降的秦軍官兵的議論報告給項羽。項羽召集黥布、蒲將軍商議道:“秦軍官兵人數仍很多,他們內心裡還不服,如果到了關中不聽指揮,事情就危險了,不如把他們殺掉,只帶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進入秦地。”於是楚軍趁夜把秦軍二十余萬人擊殺坑埋在新安城南。

漢二年冬天,項羽向北到達城陽,田榮帶領部隊來與項羽決戰。田榮失敗。項羽於是北進,燒平了齊國的城市房屋,活埋了田榮手下投降的全部士兵,擄掠了齊國的老弱婦女。項羽奪取齊地直到北海,殺死了許多人,毀滅了許多地方。齊國人聚集起來,一起造項羽的反。

等到最後,項羽兵敗,渡過淮河,到達陰陵時,迷了路,去問一個農夫,農夫騙他說:“向左邊走。”項王帶人向左,陷進了大沼澤地中。因此,漢兵追上了他們。終致項羽烏江邊自刎而死。

項羽死後,楚地全都投降,只有魯縣不降。漢王劉邦想要屠戮魯城,但考慮到他們恪守禮義,為君主守節不惜一死,就拿著項王的頭給魯人看,魯地父老這才投降。當初,楚懷王封項羽為魯公,等他死後,魯國又最後投降,所以,漢王劉邦按照魯公這一封號的禮儀把項王安葬在谷城。漢王劉邦給他發喪。項氏宗族各旁枝,漢王都沒有加以殺戮。

從劉邦對秦王子嬰、魯地父老和項氏宗族的寬大,看得出史馬遷稱他“仁而愛人”沒有半點誇張,他能為漢朝的開國之君也就不足為奇了。一個屠殺了二十余萬秦軍降兵、兩個君王的項羽,上天能讓他為王嗎?絕不可能。因為另一個與項羽同時代,同命運的殺死趙國降兵四十萬的秦朝大將白起已經為他設了一個現世現報的先例。

白起被秦王賜劍自殺,白起引劍自剄時,說:“我有何罪於天,而至如此下場?”在思忖良久後長嘆說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投降兵士數十萬人,我詐騙引誘全部坑殺,此罪足以當死。”於是自刎而死。據說,後人殺豬時,有時會在豬身上看到“白起”二字,這就是白起亂殺無辜的所得的惡報。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兩年前騎單車飛越長城的陝西青年王會海,預定在十一月九日上十一時三十分,在兩千多年前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中分天下的古戰場,騎單車飛越跨度達三十五公尺的鴻溝,挑戰飛越極限的金氏紀錄。新華社今天報導,王會海下週日挑戰的現場位於距鄭州市三十公里的滎陽縣廣武鎮漢霸二王城,長七十六公尺、寬六公尺、距地面高三十五公尺的飛越跑道,沿山坡搭建。
  • 陝西青年〔王會海〕昨天騎單車,飛越當年楚漢相爭古戰場大鴻溝,飛越距離長達三十五公尺。〔王會海〕是在河南廣武鎮〔漢霸二王城〕風景區完成這項壯舉的。他所飛越的鴻溝,位在兩千年多前是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爭奪天下的古戰場。
  • 「西楚霸王」項羽燒毀秦代阿房宮的說法流傳兩千年,但是,中國大陸的考古家最近卻推翻了這項千年來從未被人質疑的「事實」。專家說,從阿房宮前殿只有少數紅燒土的遺跡推論,歷史記載項羽火燒阿房宮一事並不確實。西安文物園林局副局長、秦阿房宮考古隊副領隊孫福喜向新華社表示,考古人員花費一年多時間,勘探面積超過二十萬平方公尺、挖掘面積逾一千平方公尺,只發現零星的紅燒土塊;所以,如果依照史料所載,焚燒阿房宮時間長達三個月,現場應該是遍地紅燒土以及大量的草木灰。
  •  周瑜始終力挺少主孫權,朝「南面稱霸」的目標奮勇前行,而在國家面臨曹操數十萬大軍的存亡之際,周瑜力排眾議,一力承擔對抗超級霸主曹操大軍的重責大任。
  • 眼見周瑜治軍冷靜嚴謹,拿捏兩國分寸,進退之間,絲毫不差,劉備內心大為驚嘆,深感敬佩。
  • 在朝廷眾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勝敗關鍵。話畢,隨即自薦:只需三萬精兵,就足以抵抗曹軍。 周瑜的一席話,令眾人精神大振。當下,孫權心意遂定,正式拍板連蜀抗曹。劉備與孫權順利結盟,決定共同攜手打一場以寡擊眾的世紀之戰。
  • 魯肅立即動身親赴荊州與劉備聯絡。相傳他騎上一匹白馬,沿著長江西奔。白馬馱著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鐵蹄都磨破了。
  •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綬交給二弟孫權說:「率領江東將士,與天下爭戰,你不如我;但是,舉賢任能,使人才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就不如你了!」孫策逝世,十九歲的孫權繼位為吳侯。
  • 一直以來,周瑜似乎對於功名沒有太大興趣,好像更樂於待在叔叔周尚身邊打雜,彷彿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幫助孫策征戰江東。
  •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壽春造訪孫策。兩位少年英雄一見如故,原來,周瑜與孫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孫策小一個月,第一次見面,兩人就相談融洽,意氣相投,結下奇妙的緣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