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预测软件

古畫揭裱當慎重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收藏書畫的朋友,時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古舊書畫的揭裱。大多數的書畫收藏者購得古舊書畫後,便很隨意地就近找人揭裱了事。這是斷然不可的,因為這直接關係到一件古舊書畫作品的成全與毀壞以及壽命的永暫。

  古舊書畫能不重新揭裱的儘可能不要揭裱,因為每揭裱一次,要經過熱水悶燙、清水淋洗、化學藥品洗霉去污和修補、全色等多道工序,耗費很多時間,這些無疑會使古舊書畫大受損傷。所以古人曾說古舊書畫非到了「蝴蝶翩翩舞」的破爛程度,一般不要重新揭裱。

  揭裱古舊書畫,尤其是具有珍貴文物價值的古舊書畫,一定要找那些經驗豐富、技藝高超又認真敬業的裝裱師。清代書畫鑒別名家陸時化在其所著《書畫說鈐》一書中說:「書畫不遇名手裝池,雖破爛不堪,寧包好藏之匣中。不可壓以它物,不可性急而付拙工,性急而付拙工,是滅其跡也。拙工謂之殺畫劊子。」此實為經驗之談。

  另外,珍貴的古舊書畫揭裱前最好拍照或錄像,以備揭裱過程中毀壞而訴諸法律的憑證。

  ◇ 忌用化學膠水、化學漿糊、玻璃膠紙等修補古籍。
  中國古籍的紙張,多採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紙,而現今通用的化學膠水、化學漿糊及玻璃膠紙對中國式紙張具有極強的腐蝕力,一般不隔多時,便會使紙張變質黃脆,觸手即碎,故而絕不可用。正確方法應為採用天然麵粉漿糊,調以麝香、花椒,可達到修復與避蟲雙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時無法具備以上條件,也應寧可暫時不修,待請到行家裡手,再行修復,絕不可倉促濫修,加厄典籍。

  ◇ 忌用洋紙夾襯古籍。
  許多民國版本的拓片、字帖、紙墨拓工皆屬精良,可版面之上卻是黃斑纍纍,令人扼腕。這是因為民國時期的一些書賈作坊,貪求省惜工料費用,採用了一種叫作 「油光紙」的紙張(當時流行的一種廉價的西式工業法制紙),作為字帖的襯紙。由於西式紙酸鹼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蝕力,以致許多民國舊帖慘遭「黃斑之厄」。這一遺憾,也使得當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條教訓,即:中國古籍必須遠離一切西式紙張,二者隔離,方為上策。

  ◇ 忌用化學殺蟲劑防殺蠹蟲。
  一些新手藏書家,因為懼怕蠹蟲蛀毀古籍,便時常使用一些化學殺蟲劑噴灑書櫥,結果蠹蟲猖獗如故,而古籍卻反遭其害,黃斑遍佈書身。慘痛之餘,古籍藏家們也悟出一點,傳統古籍的紙張極為「嬌貴」,受不得任何化學品的侵害,而化學殺蟲劑的腐蝕只會造成「愛而毀之」的結果。傳統的正確防蟲方法應為:在書櫥中放置麝香、芸香或花椒(也可採用質量上乘的印度奇南香),以香氣驅殺蠹蟲,效果極佳。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可題詩填詞,流傳千古;武能統軍作戰,統一南北。歷史上文武雙全的風流人物中, 岳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在征戰途中,岳飛飽覽錦繡山河,寄情言志,留下感人肺腑的篇章。 或許這就注定了,岳飛的一生將在戰場上度過,以苦為樂,矢志不渝。
  • 商朝末年,紂王殘暴無道,人心盡失,天下大亂,民眾苦不堪言。周武王順應天意民心,決定舉兵討伐商紂。周武王先是在孟津觀兵,與八百諸侯會盟,相當於現在的大型閱兵儀式和聯合軍事演習。
  • 羊殖德行日益增進,寧越求學更加努力。
  • 談起歷史上的賢后,許多人都會聯想到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明太祖的馬皇后,而魏武帝曹操的妻子卞后卻鮮有人提及。或許是因為《三國演義》中的奸雄形象太深入人心,讓曹操及家人蒙受了許多不白之冤。但只要我們翻看歷史就不難發現,卞后的賢德和遠見足以比肩歷代[ascii]著[/ascii]名的賢后。
  • 「一時全大節,千古仰清塵。(宋代李廌)」千百年來,蘇武節已成為中華傳統價值展現的一座豐碑。那麼,對於道德急速下滑中的末劫時的人類社會,又有那些啟示呢?
  • 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 張巡帶兵軍紀嚴明,陳琳檄文文筆俊美。
  • 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在過去三四千年間,其下游決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濫大改道共26次,對中國黃淮海平原的地理環境影響巨大。為此,歷朝歷代政府都要派官員治理黃河。有清一代,出了幾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為成功之一的當屬道光年間的河道總督栗毓美,清史稿是這樣評價他的:「實心實力,卓為當時河臣之冠,不獨磚工創法為可紀也。」
  • 歷史上的北伐戰爭,既有晉代祖逖中流擊楫的豪放意氣,也有蜀相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盡瘁,更少不了岳飛北上抗金、收拾舊山河的壯懷激烈。正因為這些千古流傳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賦予銳意進取、統一國家的意義。
  • 梁國邊亭的人暗中幫楚人灌瓜而使兩國友好,曾參耕耘誤斬瓜根而被父親杖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