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 終南別業

龍之台
font print 人氣: 347
【字號】    
   標籤: tags: ,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垂。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唐﹒王維

這是唐朝王維的“終南別業”。“終南別業”就是他的輞川別墅。這首詩讀起來像是行雲流水,充滿了王維厭倦官場,隱居終南的愉悅心情。

王維從中年起,就對佛法非常傾心,一直到晚年,才獨居終南山下,靜靜地修心。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當念頭一來時,便常常獨自山行,在物我兩忘的寂靜中,那種萬事了然於胸的境界,只有自己能心領神會。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當來到水的源頭時,不妨席地而坐,仰看白雲出岫在藍天漂浮,一片寧靜祥和中,卻蘊含了無限的變化,勃勃的生機。一切都是那麼玄妙,那麼自由,在清風白雲間,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有,其實什麼都有了。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陳陶(約812年—約885年?)字嵩伯,晚唐著名詩人。其詩「無一點塵氣。于晚唐諸人中,最得平淡」[1],《隴西行》為其傳世名篇:「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伶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2]大中時,遊學長安,後隱居南昌西山。有詩集十卷,已散佚,後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全唐詩》存錄其詩二卷[3]。
  • 樂羊爲魏將,食子殉軍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聞中山相,乃屬放麂翁。孤獸猶不忍,況以奉君終。
  • 劉禹錫(772-842)是中唐詩人。 由於受王叔文“永貞革新”的牽連,西元805年,他被貶往郎州(湖南常州)任司馬。九年後,四十多的劉禹錫才被召回長安。聽說玄都觀的千數桃花,開得很好看,就和朋友去觀賞,並寫了首《遊玄都觀》的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 】【楔子】「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唐朝文化的燦爛,今人只能透過唐詩與壁畫遙想一二。有幸台灣舞蹈界耆老劉鳳學,自一九六五年開始,重建失傳以久的唐朝樂舞,透過她的尋唐之旅,我們得以突破時空距離,感受盛唐的藝術光芒。
  • 「詩是吾家事」,這不僅是家族傳承的訓勉,更是他內心深處的自我認同。詩歌,對杜甫而言,早已超越了抒情遣興的工具,或是干謁求進的手段,而是他存在的方式,是他思考、感受、回應這個世界的根本途徑。當現實將他逼入絕境,官場失意、家國殘破、身體衰敗,唯一能緊握不放的,或許只剩下這支濡染了畢生心血的筆。
  • 重陽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樁賞心樂事。然而在唐朝大歷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屬重慶奉節),一位霜鬢華髮的病弱文人獨上高台,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風獵獵、猿聲悠悠,眼前落葉蕭蕭、江水滾滾。
  • 三國時期有一位「醜妻」,頗爲聰慧,即曹魏大臣許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 《人日》一詩,通過寫景,表達了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面對雪霽後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興高采烈,而是用「閒吟曠士懷」來抒發自己的襟懷。
  • 皮日休的這首《館娃宮懷古》,前三聯都是描寫館娃宮遺蹟的荒涼景象,尾聯則是表達了對吳王夫差因女色而滅國感到不值。同時,皮日休對越王勾踐利用美色打敗吳國的事情也頗有微詞,他在《館娃宮懷古五絕(其一)》詩中寫道:「越王大有堪羞處,祇把西施賺得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