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二十九日電)行政院勞委會今、明兩天在台北舉辦人才培訓創新博覽會,用生動活潑的方式介紹勞委會職業訓練從傳統走向創新,不但提升勞工品質,企業也可找到所需人力而提升競爭力。
勞委會主委陳菊在博覽會開幕典禮致詞時說,近幾年台灣產業變遷太快,在勞工人才培育職業訓上必須由傳統走向新的模式,例如德國的結合企業專業技術訓練與專科學校教育的雙軌制就是很好的習學榜樣,因為在目前台灣教育發展體制下,每個人都想唸大學、唸研究所,企業反而失掉所需的技術人才。
陳菊表示,勞委會職訓局經由與民間工會及企業的合作,將以往傳統產業經營的模式,改變以創新方式重新出發,讓傳統產業也能經由創新的經營而成長。
陳菊提到,要提升國家競爭力,沒有什麼比人才培訓更重要,勞委會將透過創新的職業訓練,讓台灣每一位勞工都成為有準備有訓練的人力。
德國駐台灣經濟文化辦事處長白雅仕介紹德國企業與教育結合的雙軌制歷史已超過一百年,去年就有五十萬人參加,共有二十萬家企業參與,目前德國有三百種職類訓練,一切都是為了企業發展的需要。
白雅仕認為,對以外銷為導向的台灣來說,提供合格的人才是一切經濟的基礎。
勞委會人才培訓創新有四個模式,一是針對青少年辦理的「台德計畫」,就是引進德國雙軌制訓練,將技職教育與職業訓練接軌,結合就學、證照與就業的制度,讓學生畢業後立即成為企業可用的人力。
第二項創新模式是「勞方自發模式」,主要是經由與學術界合作,將傳統產業的經營朝現代化提升,博覽會現場可以看到有別與傳統的洗衣店經營方式,幾十年洗衣師傅,經過學習電腦化的管理,讓洗衣更專業。
第三項創新是「資方參與模式」,例如晶華酒店就是「台德計畫」中飯店管理最大實習單位。
第四項創新是「創造新產業訓練模式」,例如礁溪溫泉旅館業者,共同舉行產業訓練,以塑造產業整體訓練體系,人力資源的開發更有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