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文章…
飛行紀律不彰 空軍地勤蒙冤
【大紀元11月10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許紹軒╱特稿
戰機失事意外每每讓飛行員家屬落淚、國人憂心,但在事故原因調查清楚之前,空軍一貫以「疑似機件故障」面對外界的詢問,地勤人員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但從一六一七號IDF戰機的例子可以看出,空軍有必要還給地勤人員一個公道,對於飛機失事老是以「機件故障」為由搪塞,更應該自我反省。
空軍是一個特別的軍種,由於接戰快,作戰距離遠,戰鬥難度高,是陸、海軍的空權保母,不論在哪個國家,飛行員氣宇軒昂的特質幾乎都是一樣,坐上飛機握著操縱桿,五湖四海任憑飛翔,加以作戰過程的個人特質濃厚,飛行員性格飛揚,也是眾所皆知。
但儘管藝高膽大,目前戰機精密程度遠超過以往,不是飛行員可以單方面決定。過去的F-5E或是F-104戰機為機械式結構,飛行員從手握操作桿的感覺中,可以知道飛機對其指令的回饋程度,進而決定下一步的發展。
二代戰機大量引進電腦技術,在人與飛機之間,多了電腦做為介面,地勤人員即擔心,過去飛行員要怎麼飛就怎麼飛,現在多了電腦協助篩選指令,對於一些高難度動作,在飛行員意志與電腦判斷之間容易有扞格,久了遲早會出事。
最令地勤人員難以接受的是,在長官的眼中,飛行員是永遠不會出狀況的,每次只要有飛機失事,第一時間對外的說法就是疑似機件故障,就算事後證明與地勤無關,也很少會主動解釋,經年累月下來,台灣民眾誰會對空軍地勤的維修能力有信心﹖
國軍今年進行志願役士兵招募,空軍就有一個修補大隊,出乎意料的是,願意參加空軍的人數不如預期踴躍,薪資與外界相比沒有絕對優勢固然是事實,但一想到飛機出狀況只有擔責任的份,現役的都想走人,更何況對外招募新兵。
「空戰出英雄,地勤一半功」是句空軍的老話,但是現在空勤與地勤的差別待遇,卻又是不爭的事實,飛行員的膽識可以留在作戰時發揮,飛行紀律的要求卻絕不能馬虎,空軍應該深切檢討的是,總司令如此三令五申,卻還是出狀況,到底問題出在哪裡﹖(http://www.dajiyuan.com)
責任編輯:尚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