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网站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中華古塔:阿育王寺舍利塔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8日訊】阿育王寺舍利塔在浙江省鄞縣寶幢鎮。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劉薩訶於此得塔基一座,高約0.46米,寬0.23米,內懸寶磬,中綴舍利。此物傳為阿育王所造8.4萬塔之一,內藏舍利傳是釋迦牟尼涅磐後的遺骨,為中外佛教稈所崇敬。

據說目前全世界僅存18 座舍利(佛骨)塔,中國擁有兩座,一座在北京的西山;另一座就在阿育王寺塔中。東晉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建亭供奉此塔,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梁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又全面整修。舍利殿在中軸線上,殿高15.3米,重簷琉璃頂。金碧輝煌的舍利殿上,有宋高宗御書「佛頂光明之塔」和宋孝宗書寫的「妙勝之殿」匾額。殿中置石舍利塔一座,內置七寶鑲嵌的木塔一座,高僅幾十厘米,木塔內置有傳為劉薩訶當年拾來之塔。塔呈紫黑色,塔身四方形,每面刻一佛本生故事,上有露盤。據說從塔孔中可窺見舍利子為一暗紅色小珠。因所窺視角度不同,所見色彩有紅、黃、灰等。石塔後面有釋迦牟尼涅磐時臥像。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佛光寺祖師塔位于山西省五台縣東北32公里的佛光山佛光寺內。塔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公元471-499年),是創建佛光寺的初祖禪師的墓塔,磚結構,平面六角形,二層,高約8米,式樣古樸。
  • 金髮塔位于北京市故宮博物院珍形容詞館內。塔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是乾隆皇帝為紀念其生母崇慶皇太后,造此塔以存放皇太后生前梳落的頭髮,表示對她懷念,故名金髮塔。
  • 毗盧塔又名慈雲塔、真身塔。在湖北省黃梅縣西15公里處的西山(即破額山)四祖寺西側山坡上,山坡平緩如平台,塔築於其上。
  • 塔灣舍利塔又名無垢淨光舍利佛塔。在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塔灣街。塔建於遼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清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重修。塔為磚結構,平面八角形,十三層密簷式,高約50多米。塔由地宮、基座、塔身、塔簷、塔剎五部份組成。塔基座為仰覆蓮須彌平座,上有以青磚雕刻成的樽,中間纏以兩層蓮花瓣式花紋的帶子,下有壺門,內有浮雕獸頭。第一層塔身,八面建佛龕,龕中有佛像,兩側立脅侍上有寶蓋、飛天、銅鏡。正南龕中曰寶生佛,西南龕中曰等觀佛,正西龕中曰平等佛,西北龕中曰惠華佛,正北龕中曰大悲佛,東北龕中曰普濟佛,正東龕中曰慈悲佛,東南龕中曰阿眾佛。各佛還有題額字跡,佛像為陶製。塔簷十三層,簷下磚雕斗拱,每面簷懸掛五個風鈴。塔身第二層以上,每側塔壁原掛三面銅鏡,最上層南面的三面銅鏡形體巨大,惜已不全。地宮藏有石函、舍利子、鐵盒、銅錢等文物。
  • 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 巧的是,公子摔下馬時,正好碰上老和尚靈魂。這番靈肉合一後,世家公子便慢慢地甦醒過來。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