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弟走了 家屬放棄器捐
【大紀元10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深夜騎腳踏車外出、在路上被撞成重傷的台北市十四歲少年陳仕璞,雖在台大醫院透過媒體急尋家屬後,順利尋獲他的家人;但由於顱內出血嚴重,在家屬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停止積極施救的情況下,不幸於昨天晚間六點四十四分不治。
家屬原本有意捐出陳仕璞的器官,不過在小舅考量「孩子已經夠可憐了,不忍心讓他再開刀、支離破碎」等原因之下,打消了捐贈器官的念頭。
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表示,這名男孩送到台大醫院急救時已達昏迷指數三,除了頭部外傷、顱內出血之外,身體也有多處挫傷,日前並出現瞳孔擴大的情況,在前天早上被判定腦死。
由於柯文哲向家屬表示,可以考慮用救護車載陳仕璞回家之後再拔掉維生機器,或是簽署放棄急救的同意書,或者也可以捐贈器官。因此,家屬昨天經過一天審慎考慮後,與台大醫院聯絡,並且討論器官捐贈的可行性。
不過,經過一下午的深談後,由於家屬意見不一致,最後選擇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讓陳仕璞可以安然離世。
據了解,家屬做出這個決定,除了與陳仕璞的媽媽是單親家庭、又是低收入戶,無力負擔長期照護費用,決定在看完兒子最後一面後「讓他走」之外﹔原本有意捐贈器官「做好事」的想法,也因為小舅考量「孩子已經夠可憐了,不忍心讓他再開刀、支離破碎,可以選擇其他方式做好事等」不同意見而打消。
器捐 去哪裡捐?
〔記者洪素卿、羅碧╱台北報導〕衛生署出資千萬成立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該組織卻因員工集體出走等內部人事問題,成立一年多迄今仍完全無法展開勸募與器官分配等具體動作。讓實際從事器官勸捐的醫師昨天不禁搖頭砲轟,就算民眾有意捐贈,恐怕也不知道何處可捐。
車禍男童陳仕璞的家屬決定放棄捐贈器官,讓力促此事的台大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醫師相當挫折,但他坦言,面對腦死往生者,家屬因為「捐」或「不捐」意見不同而放棄捐贈,其實是常有的事情。
衛生署醫政處副處長薛瑞元則表示,器捐登錄中心主要工作是希望器官公平分配,而非勸募工作,所以各醫院運作仍照常,並不會有民眾有意捐贈而不知那家醫院可捐的狀況,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
至於有醫師質疑「器官移植作業準則」及「腦死醫師訓練辦法」未公告,薛瑞元表示,需要再了解;而健保局和衛生署確實沒有統一相關表單作業,因為這涉及健保給付是否要事先審查等部分。
柯文哲說,這些年也曾碰到過一些奇怪的放棄捐贈原因,像是「大、小老婆意見不合」﹔甚至一名兇殺案件的往生者,因女檢察官不想越區驗屍,當場向死者家屬勸說不要捐贈,醫院只好將死者從台大送回新竹等奇怪事情都曾發生過。
此外,攸關器官分配的「器官移植作業準則」六月送至衛生署迄今遲未公告,腦死判定醫師訓練辦法一年多沒有下文,凸顯出主管機關對於器捐配套法條進度落後,而相關脫序情況,更遭到嚴重漠視。
柯文哲說,像是腦死判定醫師不足的問題,早在九十一年原本就希望透過修法解套。沒想到,當時將腦死判定醫師資格範圍從原本的「神經內外科以及麻醉科醫師」放寬至「神經內外科,以及經訓練後的內、外、兒、麻醉以及急診醫師」,卻因為訓練辦法一年多來遲遲未定,使得腦死判定醫師的資格反而縮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