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9日訊】
每個做父母的都有同樣的經驗,當孩子呱呱落地的時候,一定對自己愛的結晶既滿意又興奮,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會用「鼓勵」、「滿意」、「欣賞」的眼神注視著他們,當孩子第一次對著你笑、當孩子會翻身,會站起來,會走路,會說爸爸,都會情不自禁地報以熱烈的掌聲,大叫「好棒」、「好厲害」。
我永遠不會忘記,幾年前赴日本攻讀研究所時,家人在機場送行時,兒子還在襁褓中,一年後,當二哥寄來他學走路的照片時,我興奮地跳起來。我相信每個做父母的都有過這種經驗。不過曾幾何時,我們開始挑剔自己孩子,吃飯的速度太慢,做功課慢吞吞,那麼簡單的題目也不會,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懶惰不會幫忙做家事,只愛看卡通不愛看DISCOVER益智性的節目,這是你的孩子沒錯呀!但怎麼變得這麼不夠「標準」呢。
什麼時候親子間疏於對談,當你認為孩子長大了,應該自己洗澡,我們已經失去每天和他如此親密接觸的機會。什麼時候孩子聽不進去你說的話,可能從不再講故事給他聽,當孩子興奮的挑一本圖畫書要求你講故事時,你藉口說「爸爸上了一天班,累死了,你自己看」。你從孩子多大時就認為他們應該自己看書,日本福音館創辦人松居直從孩子很小的時後開始,一直唸書給他們聽,他唸的書範圍很廣,從圖畫書到兒童文學作品都有,孩子也因此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孩子因為經常聽父親唸書,似乎也體會書是多麼有趣的,而許多父母親想傳達給孩子健全的人生態度和想法也藉書本告訴孩子,他們可能沒有察覺父母親的「說教」,這些的經驗給我們一個思考「親子之間的關係,常在這些微妙中起了變化」。
要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我認為應從「回到原點」開始,從親子關係開始有了微妙變化開始,從不要拒絕孩子開始,繼續擁抱孩子開始,再用「專情」的眼神看你的孩子開始,不斷練習親子熟悉的親密的關係,「莫忘初衷」,他們「曾經」是那麼可愛。教育從「回到原點」開始,因為你對他「一片痴情」,教育從「賞識」開始,因為你從他們身上發現很多優點,教育從「喜歡」開始,因為你全然接納,無怨無悔,教育從「DISCOVER」開始,因為會在他們身上發現「驚奇」。
當你賞識你的孩子你會在他們身上發現「驚奇」,詩人柯勒芝(Samuel Taylor Coleridge)稱「驚奇」為「人類所有感知的活力與主要原動力」,在這個老是聽到「早就知道了」,「早就做過了」、和「隨便」的世界裡,在孩子的身上我們可以發現「驚奇」,在他們的小腦袋瓜裡,有無限的容量和可能。有一位喜歡昆蟲的學生,在校外教學時總是讓老師傷透腦筋,因為他隨時可能失蹤,或許是路邊的鍬形蟲或金龜子,當同學驚聲尖叫時,他會拾起被高年級虐待致死的蜥蜴,而且小心翊翊地埋葬牠,問他以後想做什麼?他很興奮的說想當「觀察家」,在孩子身上你可以發現一些自然天成的驚奇,老師要像教練一樣,讓這些驚奇成真。
孩子的「潛力」是無盡的,正如向日葵種子能長成一株株嬌豔的太陽花,當我在教室上課,面對一群睜大眼睛,仰著小腦袋瓜的純稚臉龐時,讓我想起家鄉的春天,一片寂寥的向日葵花田,乍看之下,什麼都看不到,但其實花農已撒下萬千種子。經過一段時日,只要雨水、土壤和陽光的條件適當,這片田野將會開滿一朵朵飽滿的黃色向日葵,花農播下種子的時候已經知道花將會綻放,因為他們知道種子的潛力,也明瞭種子成長、開花需要什麼樣的成長環境。
做父母的人要懂得欣賞孩子所具有的潛力,並鼓勵他們去發揮潛力。在生活中也應學習欣賞另一半、朋友、同事,敬重自己的父母,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試著扮演那個充滿信心、最具啟發性的親友角色。最佳的老師、父母、朋友看得見別人的潛力,會鼓勵他們去發掘他們一無所覺的能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