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生活漫談:在加拿大管孩子

章園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日訊】朋友帶著兩個活潑可愛的女兒從中國到多倫多遊玩,閒談之中發現,這兩個女孩子在家調皮不聽話時,也免不了受皮肉之苦。 說起管教孩子的事情,朋友問道,“是不是加拿大不准打孩子?”

加拿大的法律倒沒有說不准體罰孩子, 打孩子屁股目前還不違法,但是不能過度。至於怎樣才不算過度,取決於許多因素,尺度不好掌握。家長應該學習其他許多行之有效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加拿大社會對兒童 的保護確實很全面。所謂對兒童的虐待(Child Abuse),並不限於體罰。它包括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和疏忽罪。以暴力打孩子固然是身體虐待; 羞辱、嚇唬孩子、在孩子面前打罵配偶可以構成對兒童的精神虐待;讓孩子看色情電影,可以構成性虐待。 如果孩子說出一些不符合他們年紀的有關性行爲的話語,人們便會懷疑孩子身邊的成人是否給他們看過他們不該看的色情電影或性行爲;孩子長期沒有早餐吃、沒有合適的衣服穿,可以構成父母、監護人的“疏忽”罪。

鄰居看到兒童被虐待,可以打電話報警。有的家長可能會埋怨鄰居多管閒事, 但是在加拿大,保護、教育兒童人人有責,兒童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産,如果父母不稱職,社會就會介入。學校的老師如果聽到孩子說被打,或者看到孩子身上有傷痕,不必通知家長,就有責任報告保護兒童會 (Children’s Aid Society)。若干年前,居住在美國的一位中國人送孩子去日托中心。白人老師發現小孩屁股上有一塊淤青,誤以爲家長虐待孩子,後經解釋才明白中國孩子出生大都有這麽一塊,這可是炎黃子孫的標誌。

動輒打罵孩子在中國人社會也是不可取的。若家長能審視一下自己的行爲,也許會發現,自己向孩子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打孩子,往往是因爲自己心情煩躁而發泄在孩子身上。若能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情平靜下來再去教訓孩子,效果會好得多。

小孩不聽話,有多方面的原因。也許是累了、餓了、生病了,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太少,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還是孩子的性情有獨特的地方?捫心自問,自己對孩子的瞭解有多少呢?@

(大紀元版權所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這一切聽起來不錯,但請記住,對於一些感覺自己沒過過真正的大學生活並且正在努力建立友誼的學生來說,住在家裡可能會很有挑戰性。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這些限制。
  • 一說到鳥類,人們可能會馬上聯想到飛行,但事實上,有些鳥類不會飛行,例如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企鵝。但既然這些鳥類被歸類為鳥類,為什麼牠們不會飛呢?
  • 大學期間離開家住宿舍或租房住,即自由又獨立,這個想法很誘人。然而,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住在家裡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如果他們的大學就在附近。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緒反應,並且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書中同時詳細運用情境故事,解說各種情緒成因、情緒反應,以及如何因應情緒困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