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輝:定靜齋報話

殷明輝
【字號】    
   標籤: tags:

小序

定靜齋者,吾書齋名也。定靜二字蓋取諸《大學》首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之義以名之也。吾於讀書之外兼喜閱報,雖系一介小民,僻處閭巷,亦欲”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借報紙以自廣也。吾素有剪輯報料之癖,而又多少總結出一些讀報經驗,如:正文反讀,反話正解之類,庶可沙裡淘金,去偽存真。久之,亦覺自有苦趣,籍以打發無聊歲月雲耳。

(一)

大陸報刊種類多如牛毛,即一省之內亦不下數十百家,雖名稱不同,版面略異,然其內容則千人一面,大體相像,鮮有創新精神,難開風氣之先。故家人屢囑吾勿多購報,僅一份足矣,免費錢財。大陸報紙夙以營利為目的,以撒謊為宗旨,此點固為世人熟稔,見怪不怪矣。如近日報載香港特區政府宣佈撒消”23條”一條消息,則令讀者(大陸群眾習稱買主)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何謂23條?具體內容如何?緣何突然宣佈撒消?特區政府收回成命的真相為何?其實,這不過又是一樁拙劣至極,欲蓋彌彰的醜惡表演而已。試想:香港人民為爭取一國兩制所規定的自由民主權利,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有五十萬以上的人參加的遊行示威,接連又有數萬港人不斷舉行集會抗議。全世界人民都從各種傳媒上洞若觀火,只有中國億萬人民毫不知情,就像世界上根本沒有發生過這件事一樣。吾民本應享有之神聖公民知情權又被當局明目張膽,非法無理剝奪盡矣。察其所以,蓋由我國主持宣傳大權的領導人,既怕香港人民的民主意識空前高漲,更怕由此擴散到大陸,以致一發不可收拾,遂嚴令大陸各種媒體全面封鎖。故傳媒雖多,卻全都裝聾作啞,守口如瓶,得過且過。乃今突然於各報頭版頭條披露撒消”23條”一則消息,事情來得如此蹊蹺,怎不令”買主”疑竇叢生,莫名其妙呢。定靜齋主人曰:讀此等騰雲駕霧文字,須粗通一點”索隱”之術或剝繭抽絲之法方可,不然,弗得也,白糟踏5角錢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殷明輝
  • 啊!小思怡
          我可憐的孩子
          在你悲慘地死去多日之後
          我噙著熱淚,噎住悲憤
          悄然來到你的故居……
  • 在我的生活中,同野草社眾友每月一次的聚會無疑是極為重要的內容和備覺愜意的事情。今年八月之會,正值佳節來臨,朋友們將聚會日子定在八月十六這一天,聚會地點先即由獨具慧眼的致白女士選定望江樓公園后院一荷塘邊,其地背郭倚江,繞樹環竹,樓閣參差,仿佛畫圖,實在是一處絕好的清涼胜地。是夕,野草社酒朋詩侶先后駕臨,計有30余人躬逢其盛,尤其是麗人慧所三位女史的光臨更增添了無限歡洽的气氛。
  • 清冽冽綠閃閃的冷液呀
    竟能釋放出氫氧般的能量
    一杯半盞的醴泉的水精呀
    給冰冷的氛圍射過來歡樂的熱光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