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顆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在山西海會寺展出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三日電)十二顆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子目前在山西省陽城縣一處唐代古寺–海會寺展出,隨同展出的還有用於安放舍利子的中國大陸國家級文物舍利寶帳、金棺銀槨,及與舍利子共同出土的三彩護法獅子、三彩南瓜、金蓮花、菩提樹、石碑等珍貴文物。

據中通社報導,佛祖舍利展出時間將持續到十月底,這十二顆舍利子歷經一千多年歷史滄桑,形狀各異、極其細小,並且呈現灰白色色澤,它們全部屬於三舍利(骨舍利、指骨舍利、碎身舍利)中的碎身舍利。 

報導指出,這批佛寶一九八五年在西安臨潼慶山寺的佛塔地宮中出土,這次是在山西首度公開展示;十二顆舍利子是佛祖釋迦牟尼圓寂焚燒時,由遺骨結成的骨質結晶體,目前是世界上唯一註明「釋迦牟尼」的佛身舍利,也是世代佛教信徒仰慕的珍寶。

當年佛祖舍利出土,共發現一百多顆舍利子,它們被「層層保護」秘藏,先保存在舍利瓶中,再將舍利瓶安放在金棺,金棺又放置於銀槨,銀槨最後置於舍利寶帳中,這些珍藏佛祖舍利的配備也隨同舍利公開展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塔灣舍利塔又名無垢淨光舍利佛塔。在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塔灣街。塔建於遼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清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重修。塔為磚結構,平面八角形,十三層密簷式,高約50多米。塔由地宮、基座、塔身、塔簷、塔剎五部份組成。塔基座為仰覆蓮須彌平座,上有以青磚雕刻成的樽,中間纏以兩層蓮花瓣式花紋的帶子,下有壺門,內有浮雕獸頭。第一層塔身,八面建佛龕,龕中有佛像,兩側立脅侍上有寶蓋、飛天、銅鏡。正南龕中曰寶生佛,西南龕中曰等觀佛,正西龕中曰平等佛,西北龕中曰惠華佛,正北龕中曰大悲佛,東北龕中曰普濟佛,正東龕中曰慈悲佛,東南龕中曰阿眾佛。各佛還有題額字跡,佛像為陶製。塔簷十三層,簷下磚雕斗拱,每面簷懸掛五個風鈴。塔身第二層以上,每側塔壁原掛三面銅鏡,最上層南面的三面銅鏡形體巨大,惜已不全。地宮藏有石函、舍利子、鐵盒、銅錢等文物。
  • 阿育王寺舍利塔在浙江省鄞縣寶幢鎮。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劉薩訶於此得塔基一座,高約0.46米,寬0.23米,內懸寶磬,中綴舍利。此物傳為阿育王所造8.4萬塔之一,內藏舍利傳是釋迦牟尼涅磐後的遺骨,為中外佛教稈所崇敬。
  • 氣功大師揮手治癒不治之症!白宮舉行降神會,林肯曾與靈魂親自對話?!靈魂竟然有體重和脈搏心跳?
  • 震撼歐洲貴族圈,貧窮小夥靠特意功能王室圈粉;20多年內不斷接受調查,結果令人驚訝!他能證明神的存在?!
  • 從人類文明歷史的留存與傳承來看,文字的出現是驚天動地的劃時代創舉,《淮南子.本經訓》說「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今天我們對「文字」多只看到其表面的實用功能,卻失去了一份基本的敬重精神,甚至連敬重文字的概念也不存在。說實在的,許多現代人會這樣想:敬不敬重文字真的有作用嗎?不妨隨著本文來去探索一番吧!本文試從三方面提供實例來互證。
  • 佛教中有一句話,「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指出不同時空有不同時間場之粵妙。神學界的時間場之說也是歷來高能物理一直在探索的高深場域。出生於民初的寬淨法師留下了親身體驗的《西方極樂世界遊記》,展現給後人不同時間場時空和前世今生的存在。
  • 西班牙阿維拉教會(Diocese of Avila)最近重新打開16世紀聖女大德蘭(St. Teresa of Avila)的棺材,只見她的遺體保存完好,沒有腐爛,與百年前開棺時的樣貌一樣,令人驚訝。
  • 一項2020年發表的對逾千名台灣法輪功學員的問卷調查研究也發現,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法輪功學員,在修煉之後,這些病有70%~89%得到改善或痊癒。@
  • 印度喜馬偕爾邦(Himachal Pradesh)一名瑜珈修行者最近在喜馬拉雅山上打坐,身上僅穿著很單薄的衣服。當時天空中飄下雪花,讓他身上堆起一層積雪,猶如一座「雪雕」。這個罕見畫面在網上曝光,讓網民感到震驚,有人甚至懷疑這是造假的畫面。
  • 根據古人的記載,有一種神奇的「木球使者」,至少在宋、明、清這三個朝代都曾出現過,都出現在寺廟之中。一個木球怎麼變成高僧的使者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