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發幼儿的語言智力呢﹖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8日訊】如何開發幼儿的語言智力呢?根据儿童學習語言的特點和規律,心理,教育學家們有以下建議:

(一)保持幼儿對語言的好奇

語言智力高的人有一個突出的特征:對語言的好奇心,他們喜歡語言表現出極好的語感和對語言的鑒賞力。而事實上,出生几個月的嬰儿就對語言刺激十分敏感,當親人對他說話時,會以微笑、手腳活動等作出積極反應。語言智力高的幼儿表現出對語音、節奏、語調反應靈敏;愛涂鴉;喜歡听、讀、說故事;說話清晰有條理。家長若對這些語言智力品質給予關注和引導,并及時鼓勵和強化,便能使幼儿保持對語言的好奇和敏感。

(二)語言智力開發越早越好

一個出生時只會啼哭的新生儿,為什么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學會了母語,掌握了結构如此复雜而嚴密的語言?可見語言作為一种智力与潛能,越早開發越好。胎教工作者甚至主張在怀孕五個月听覺出現時就与胎儿說話,呼喚他的名字。而早期教育工作者建議從嬰儿出生第一天起,就將語言交流融合于生活照料中,如喂奶時講“寶寶餓了,要吃奶了”,洗澡時講“這是寶寶的手、腿、身體─”雖然這似乎是“對牛彈琴”,卻有重要的潛在作用。3-5個月嬰儿,“交談”時讓他作出口部模仿及出聲反應。8-9 個月開始伊呀學語時,成人要作出積極回應,如當他指著玩具發聲時,父母就可說:“寶寶要花皮球玩!”用語言說出他的需要。1歲時,要不斷鼓勵他說出單詞、電報式語詞,并逐漸要求說出簡單句、复雜句直到完整語言。
嬰儿期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從單詞句(15-20個月)到雙詞句(18-24個月)到簡單句及語法掌握(2-3歲)的語言發展過程,一刻也离不開成人的引導,因為在沒有語聲的環境里絕不可能發展語言智力。

(三)創設發展語言智力的環境

嬰幼儿的語言環境是成人和嬰幼儿共同构成的相互交流情境,成人對嬰幼儿語言智力發展的關注和嬰幼儿自身言語活動的自發傾向創造了一個動態的、嬰幼儿自己也參与其中的環境。理想的發展語言的家庭環境包括:

1.擺放幼儿興趣的玩具、物品和材料,讓他們邊探索邊學習說出它們的名稱和功能。

2.帶幼儿走出家門去商店、動物園、公園,從多种場合觀察,體驗,丰富和充實其經驗,增加學習和表達的愿望。

100多年前,偉大的科學家,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的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她是專門來請教達爾文先生,什么時候開始培養孩子最好。達爾文問客人:“您的孩子多大了?”客人答道:“才兩歲半。”達爾文不無惋惜地說:“夫人,您已經遲了,遲了兩年半。”

科學研究表明,要開發孩子的智力,3歲以內是黃金時期。美國人類潛能開發專家葛蘭□道門教授認為,每個正常的嬰儿,出生時都具有像莎士比亞、莫扎特、愛迪生、愛因斯坦那樣的潛能,聰明和愚笨同是環境的產物。孩子進入小學后,口齒是否伶俐与學習關系很大。這是因為:主觀上,人思考問題總是借助語言,口語表達清楚,有助于發展思維;客觀上,學習的內容要求口頭語言有進一步發展,口頭語言不行,閱讀、背誦、作文等均會受到影響。因此,發展口頭語言,要從嬰儿期做起,孩子會說話是遲早的事,但說高質量的話,詞匯丰富,表達能力強,則需要培養。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這一切聽起來不錯,但請記住,對於一些感覺自己沒過過真正的大學生活並且正在努力建立友誼的學生來說,住在家裡可能會很有挑戰性。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這些限制。
  • 一說到鳥類,人們可能會馬上聯想到飛行,但事實上,有些鳥類不會飛行,例如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企鵝。但既然這些鳥類被歸類為鳥類,為什麼牠們不會飛呢?
  • 大學期間離開家住宿舍或租房住,即自由又獨立,這個想法很誘人。然而,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住在家裡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如果他們的大學就在附近。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緒反應,並且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書中同時詳細運用情境故事,解說各種情緒成因、情緒反應,以及如何因應情緒困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