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xbet中文-娱乐城平台-1xBet

道家圓滿故事(十七) 藥王孫思邈

歐陽子云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5日訊】孫思邈是古雍州華原人。七歲上學,每天能誦讀一千多字。二十歲左右時,他喜歡談論庄、老及百家學說,也喜歡佛經。洛陽的總管獨孤信,在見了他之后感嘆地說:“這是一個圣童,只怕他器大識小,很難被任用。”后周宣帝的時候,孫思邈以王室多變故的原因,隱居到太白山里去了。隋文帝輔政的時候,讓他做國子博士。他稱病不起,沒有接受此職。他常常對周圍親近的人說:“再過五十年,應當有一個圣人出世,那時候我將助他濟世救人。”
五十年后,唐太宗即位,把他召到京城,感嘆他的容貌之年輕,對他說:“看見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實在應當受到尊重,羡門、廣成等神仙确實不是虛傳。”太宗要授給他爵位,他堅辭不受。唐顯慶四年,唐高宗召見他,請他做諫議大夫,他又堅辭不受。上元元年時,他托病請求還鄉,高宗特賜良馬給他,并把鄱陽公主的城邑賜給他居住。當時的名士,如宋之問、孟詵、盧照鄰等,都以師弟的禮節待他。

盧照鄰病了,住在孫思邈的住宅里,當時庭院前有一棵大梨樹,盧照鄰就為那梨樹作了一篇辭賦。他在賦的序言中寫道:“癸酉這年,我因病住在長安光德坊的官舍里,這里的老人說,這是鄱陽公主的城邑。從前鄱陽公主未嫁前就死了,所以她的城邑一直荒廢著。當時的一位處士叫孫思邈,他通曉古今,學盡各种數術。他深諳道家的理論,他的學問深入不二,就像當今的維摩詰;至于推算天文歷法,度量乾坤,則可以与洛下閎、安期先生相提并論。他自稱生于開皇辛酉年,已經九十三歲了。到鄉間去打听他,人們都說他已經几百歲了。另外,他和人們一起談論起周、齊的事來,清清楚楚,就像親眼見過一樣。以此為參照,就知他不止是一百歲的人了。然而他耳不聾,眼不花,神采奕奕。可以說是古代聰明博達長生不老之人。

當時盧照鄰負有盛名,不幸得了重病,他嗟嘆每個人遭遇的不同,人的壽命竟如此的懸殊。于是他問孫思邈:“名醫治病,其道理何在呢?”孫思邈回答說:“我听說善于論天的人,必定由這個人的本質而定;善于談論人的人,一定要以天的道理為依据。天有四時的變化,五行的運轉,寒暑交替。它運轉時,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凝而為霜雪,張而為虹霓。這是天地的規律。人有四肢和五臟,一醒一睡,呼吸吐納,循環往复。流而為榮衛,彰而為气色,發而為音聲。這是人體的規律。陽用其精,陰用其形,這是天和人相同的地方。等到失去這种正常現象,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而為疣贅,陷而為癰疽,奔而為喘乏,竭而為焦枯。病情呈現在表面,病變卻在形體內。這种道理同樣可推及到天地,也是這樣的。所以五緯盈縮,星辰
失度,日月錯行,彗孛流飛,這是天地的危病。寒暑不時,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踊,此天地之疣贅也。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癰疽也。奔風暴雨,此天地之喘乏也。雨澤不時,川源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良醫治病,用藥石疏導,救人時才用針劑;圣人用道德來調和,用政事來輔助。所以,故身體有可治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他又說:“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詩經》上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說的是小心;‘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說的是大膽;‘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說的是行為的方正;‘見机而作,不俟終日’,這是心智的圓融。”他的文學造詣,如此超拔出群;他的道術也不可胜紀。

當初魏徵等人受詔編修齊、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怕有遺漏,就曾多次向孫思邈請教。他用口傳授,像曾親眼目睹一樣。東台侍郎孫處約,曾經帶著五個儿子孫侹、孫儆、孫俊、孫侑、孫佺去拜見孫思邈。孫思邈說:“孫俊應當首先顯貴;孫侑應當顯達得較晚;孫佺的地位最高,災禍出在執掌兵權上。”后來都像他說的一樣應驗了。太子詹事盧齊卿,小時候向孫思邈請教人倫的事情,孫思邈說:“五十年后,你的官職可達一方諸侯之長,我的孫子會成為你的部下,你應當自己保重才是。”盧齊卿后來做了徐州刺史,孫思邈的孫子孫溥,果然是徐州蕭縣的縣令。孫思邈當初對盧齊卿說這話的時候,孫溥賞未出生,而他已預先知道了孫溥的事情。在孫思邈身上發生了許多這樣奇异的事情。永淳元年,孫思邈逝去,死前留下話要薄葬,不准在墓中放任何殉葬品,不准用活著的牛羊祭奠。一個多月過去了,他的顏貌不改。舉起他的尸體往棺材里裝的時候,只剩下空空的衣服而已,他已尸解而去,當時的人都惊嘆不已。

他撰寫了《千金方》三十卷、《福祿論》三十卷、《攝生真??》、《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卷。開元年間,又有人發現他隱居在終南山。曾經有一個神仙從天而降,對孫思邈說:“你所著的《千金方》,濟人的功德也很廣了。而用動物做藥,殘害的生命也太多了。你會成為一個尸解的神仙,但不能白日升天成仙了。”此后孫思邈以草木代替虻虫、水蛭做藥,他作《千金方翼》三十篇,每篇有龍宮仙方一首。

從此,孫思邈時隱時現。咸通末年,山下一家村民,有一個十几歲的男孩,不食葷血,父母認為他喜歡善行,讓他到白水僧院做了童子。忽然有一位自稱孫處士的游客,在院中游了一周之后,從袖中取出一包湯藥末交給童子說:“為我像烹茶那樣煎這藥。”藥煎好之后,處士飲了一些,把余下的湯汁給了童子。童子覺得湯汁味道極美,希望再給他一碗。處士說:“這湯就是為你而煎的!”就把方寸這樣大的
一匙藥沫再給他煎著吃。他向同伴們說了此事后,出門一看,發現處士已离去了。童子也乘空飛了起來。眾人正在惊异之間,一看那煎湯的鍋子,已變成金了。這以后也時常有人見到孫思邈。

( 資料來源:《太平廣記· 神仙二十一》 )

—–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談起歷史上的賢后,許多人都會聯想到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明太祖的馬皇后,而魏武帝曹操的妻子卞后卻鮮有人提及。或許是因為《三國演義》中的奸雄形象太深入人心,讓曹操及家人蒙受了許多不白之冤。但只要我們翻看歷史就不難發現,卞后的賢德和遠見足以比肩歷代[ascii]著[/ascii]名的賢后。
  • 「一時全大節,千古仰清塵。(宋代李廌)」千百年來,蘇武節已成為中華傳統價值展現的一座豐碑。那麼,對於道德急速下滑中的末劫時的人類社會,又有那些啟示呢?
  • 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 張巡帶兵軍紀嚴明,陳琳檄文文筆俊美。
  • 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在過去三四千年間,其下游決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濫大改道共26次,對中國黃淮海平原的地理環境影響巨大。為此,歷朝歷代政府都要派官員治理黃河。有清一代,出了幾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為成功之一的當屬道光年間的河道總督栗毓美,清史稿是這樣評價他的:「實心實力,卓為當時河臣之冠,不獨磚工創法為可紀也。」
  • 歷史上的北伐戰爭,既有晉代祖逖中流擊楫的豪放意氣,也有蜀相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盡瘁,更少不了岳飛北上抗金、收拾舊山河的壯懷激烈。正因為這些千古流傳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賦予銳意進取、統一國家的意義。
  • 梁國邊亭的人暗中幫楚人灌瓜而使兩國友好,曾參耕耘誤斬瓜根而被父親杖打。
  • 漢武帝在位時,版圖遼闊,國力強大,對橫行於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採用漢高祖時代的和親政策,而是對匈奴發動一波波的大規模反擊。在對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中,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是抗匈奴名將,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戰功最大者。
  • 康熙年間,大阿哥允禔曾掌管養心殿營造事務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進殿拜見,並與康熙皇帝閒談。
  • 外驅金虜,內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飛以忠義許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紹興五年(1135年),岳家軍平定楊么的洞庭湖之戰,可說是岳飛軍事生涯中一部驚人的傑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