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22日訊】
據來自中國北京世界華人藝術的訊息
將一種自覺的追求完美地再現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傢俱設計上,黃花梨傢俱最具代表性。作為製造傢俱最為優良的木材,黃花梨木有著非凡的特性。這種特性被聰慧的古代文人和工匠捕捉到了,並充分加以利用。這就是近年來人們津津樂道的黃花梨傢俱。黃花梨傢俱在展示華貴的同時,又展示了一種其他木種沒有的耐性。這種耐性是由不易開裂,不易變形,易於造型,易於雕刻等諸多優點構成的。
黃花梨木顯然也是文學名稱,富於詩情。早在明朝,黃花梨被稱之花櫚、花梨,在訛音中漸漸流傳下來。當民國初期替代品“花梨”出現後,黃花梨就成了正式名稱而流傳至今。約在本世紀二三十年代,用這種溫潤而不擅誇張的木材製造的古典傢俱又重新被人認識,尤其當德國人古斯塔夫•艾克的《中國花梨傢俱圖考》問世後,一股世界範圍的收藏熱逐漸蔓延,並持續了很久,直至1949年,才告一段落。1971年,美國人安思遠又有一本研究黃花梨傢俱的著作《中國傢俱》問世,國人雖尚且不知,但國外已有智者捷足而行。1985年,王世襄《明式傢俱珍賞》的問世,將黃花梨傢俱的研究與收藏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海內外藏家均以收藏黃花梨傢俱絕品而自豪。這樣,明清兩代富貴人家使用的傢俱,堂而皇之成為世界或中國博物館的新寵,成為新一代的古代藝術品供人研究和觀賞。
在名貴木材中,黃花梨傢俱比紫檀傢俱存世量大,品種也多。黃花梨傢俱常有尺寸之巨者,且面板寬碩無拼。足見其原樹木之高大。明式架幾案有寬達50、厚10、長350釐米的獨板,全板不拼不接,紋理清晰流暢,俗稱一塊玉。這類樸素無華的傢俱,明顯可以看出為展示材料而制,這在中國古代傢俱製作中並不多見。仔細思考這一現象,就可以領悟到古代工匠再現文人意圖的匠心,而文人把黃花梨溫潤如玉的質感,行雲流水的紋理,不裂不翹的特性捕獲並加以總結,然後按此要求工匠施工。文人的審美顯然高人一籌,與工匠精絕技藝相得益彰。
縱觀黃花梨傢俱,它的地域性特點似乎沒有其他木質傢俱明顯,產生年代大約也限制在十七、十八兩個世紀。它的品種多而全,傢俱中的椅凳類、桌案類、櫃架類、床榻類、其他類等五類應有盡有,包括黃花梨小件在內,黃花梨傢俱風光了大約二百年。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