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1月20日訊】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年十四,以父蔭補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後,他作為南宋遺逸而了仕元朝,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史滿天下”。死後封魏國公,諡號文敏。
元代,漢族尤其南方士人的社會地位急劇下降,朝廷廢棄畫院,使文人畫隊伍迅速壯大,繪畫由貴族士夫趣味向世俗地主趣味轉化。“榮際五朝,名滿四海”的趙孟孚,以非凡的才幹和畢生精力投入這場藝術運動,為文人畫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
趙孟頫的作品,即維護了文人畫的人格追求,又摒棄了文人畫的遊戲態度,為創建文人畫特有的表現形式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趙孟頫博學多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造詣均深,特別是書畫方面成績最為突出。他在繪畫方面繼承晉唐五代和北宋的優秀傳統,博采眾家之所長,自成面貌,而且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山水、人物、竹石、花鳥均“悉造微,窮其天趣”(楊載《趙公行狀》,見《松雪齋文集》附錄)。在藝術表現形式方面,無論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也都十分精采。趙孟頫也是一位書畫理論家,他主張作畫要有“古意”,倡導“書畫同源”,強調繪畫中用筆的書法趣味,並主張師法自然,提出“到處雲山是吾師”。
趙孟頫將師古與創新相結合,將高逸計程車夫氣息和散逸的文人氣息融于一體,為“遊觀山水”向“抒情山水”轉化提供了範例。元四家的傑出成就正是建立在趙孟頫成功嘗試的基礎上的。董其昌評價他說:“趙集賢畫為元人冠冕。”
趙孟頫的作品就像一座橋樑聯接了唐宋和元以後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
轉載洛神藝術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