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廖儷芬台灣新竹報導)沿著新竹縣寶山鄉五仙路二段轉入288巷,一處清幽靜謐的湖畔天地便悄悄展開,如摺頁畫冊般徐徐鋪陳眼前。這裡,是寶山小西湖,一座結合生活、生產、生態於一身的三生農塘,昔日為灌溉農田而生,今朝則轉化為鄉人與旅者心靈的棲息地。


拱橋倒影如畫 湖光映襯天光
小西湖最著名的畫面,莫過於那座灰白色的半月形拱橋。橋身以青石砌成,三孔對稱如同古時書畫中藏風聚氣的筆法,橋下湖水悠悠,水面如鏡,倒映出圓弧與天際,宛若一幅活潑生動的山水長卷。這般意境,讓人不禁聯想到遠在江南的杭州西湖,難怪有「台版小西湖」的雅號,傳誦四方。
春日來臨,湖畔萬物甦醒。湖光粼粼間,嫩葉初展,桂花微吐芬芳,空氣中瀰漫著甜潤的香氣。漫步於約400公尺的環湖步道,輕風送爽,花影婆娑,耳畔不時傳來鳥語聲聲,是自然最溫柔的對話。


埤塘轉身 地方歷史的見證
追溯寶山小西湖的身世,其實是昔日農村灌溉的命脈——埤塘。寶山地區因地勢起伏,早年多靠人工蓄水池來蓄存天水、灌溉田畝。這口埤塘原本寂然無聲,直到地方人士攜手整建,才逐步轉型為休閒景點。如今,不僅見證了農村水利的歷史,更透過生態農塘的概念,成為永續生活與教育場域的典範。
橋畔老樹成蔭,枝椏伸展如時光的手臂,守護著這片湖光山色。石橋邊的步道以原木與卵石圍成,不見鋼筋水泥的銳氣,反而多了幾分古早農村的溫潤情懷。


田園詩境 綠意盎然春意濃
春天的小西湖,不只是橋與水的對話,亦是人與土地的細語。湖畔丘陵之間,農人們種下的柑橘樹綠意盎然,夾雜著不知名的野花、金黃色的串錢柳與嫩葉初展的楓樹,共構出一幅色彩斑斕的田園畫。
沿途偶遇野鴨漫步草叢,或是青蛙在水邊低聲喃喃。偶爾抬頭,樹梢間閃過台灣藍鵲與五色鳥的身影,一場生態的偶遇,總在不經意間發生。攝影家林桔春說:「我的照片都是原汁原味的呈現,絕不後製,用最佳的角度,透過鏡頭把最自然之美,分享給大家。」


歲月靜好 適合放慢腳步的地方
在寶山小西湖,不需要太多言語。只需靜靜走一圈,眼見的是景,心中卻漾起記憶的波紋。無論你是來踏青、攝影,還是僅僅想找個清幽角落讀書寫字,這裡都能給你一種「靜好如昔」的安心。
當城市的節奏如鼓點般催促,寶山小西湖卻仍堅守著它的緩慢與悠然。那份樸實無華的美,不靠聲光營造,卻能讓人在離開之後仍久久回味,猶如一杯淡茶,初嘗清澀,回甘悠長。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