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竹產業地景藝術完工 打造樟湖地區旅遊新亮點

坐落於雲林縣立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後方樟湖茶樹園,往後棟仔山接挑筍古道的半道上,新落成了一座以「殼」為名的竹產業藝術亮點,今(8)日舉辦發布會。(廖素貞/大紀元)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5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 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坐落於雲林縣立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後方樟湖茶樹園,往後棟仔山接挑筍古道的半道上,新落成了一座以「殼」為名的竹產業藝術亮點,今(8)日舉辦發布會,由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學生及樟湖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啟顯 ,帶來精彩表演,共同歡慶新亮點的完工。

以「殼」為名的竹產業藝術亮點,成了樟湖地區的旅遊新亮點。(廖素貞/大紀元)

雲林縣古坑鄉樟湖村過去因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特色、貝殼化石區等,吸引不少觀光客的到訪,但在921大地震後,因自然環境及交通道路受到嚴重破壞後,整個經濟產業已不復往昔,如何振興地方、翻轉創生是近年來政府單位亟需面對的課題。

為推動大古坑地區的經濟產業發展,雲林縣政府向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爭取290萬元補助,並投入60萬元辦理「雲林古坑草嶺翻轉環境創生產業計畫」,以「技藝人才培育與知識分享」、「合作共創與發想事業」及「建構移居返鄉支持系統」為計畫三大目標,其中,與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等在地團體合作規劃古坑樟湖竹產業藝術亮點一座,活化在地閒置空間,並為綠意盎然的山頭妝點上新特色,吸引旅人新關注。

學生以茶水來澆灌竹創藝術「茶子」,希望茶樹能生生不息。(廖素貞/大紀元)
蔡慧婷(右三)老師所帶領的藝術團隊。(廖素貞/大紀元)

計畫處處長李明岳表示,今年年初縣府在雲林高鐵站設置的「永續微燈會」是以各色區在地素材創作的,每件作品在展出結束後,又回到社區去發展,因此如何把「永續」變成在地的亮點,是雲林可以來推動的方向,竹子是雲林山區傳統的產業,而且有很多老師傅,因此這次我們結合了藝術家、學校、 老師傅共同創作了這座以貝殼為元素的藝術亮點,希望帶動未來每個社區都能以在地元素,去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景藝術」,那雲林就有一堆珍珠,把這些珍珠串聯起來,就比鑽石還閃亮,「雲林沒有阿里山、日月潭,但我們可以打造一些永續的地景藝術,成為在地的觀光亮點及可以深度體驗的價值。」

在樟湖國中小陳清圳校長的號召下,借樟湖地區的資源、景觀與步道等優勢,以在地特色貝殼化石為發想,與樟湖村長等在地團體討論,選擇了本次地景藝術創作的地點,邀請竹曰工坊蔡惠婷老師的團隊操刀,主題以「殼」為發想,於樟湖美麗的山林景觀中產生出一個新的代表性地標,讓大家可以在此放慢步調、傾聽萬物的聲音,感受竹工藝帶來的光線與藝術之美,體會彼此相互包容,成為共融的生態圈之可能。

作品設計者蔡惠婷老師表示,這座竹創作品,除了主體結構用鐵架外,其他都是用竹片依附起來,沒有用到一根釘子,因為竹子是個永續環保的材料,壞了可以再重作,而且可以變化造型,所以我們選用鐵架來當主題結構,創作過程在學校、社區、工藝家、鐵工等不同單位的合作之下順利完工,期待未來在這個場域中可以連接不同世代、產業、文化等元素,一同激盪出各種美妙的火花。

「殼」坐落於茶樹園中(座標點:23°36’12.1″N 120°37’55.0″E),歡迎每一位旅人與孩子一同來感受古坑樟湖竹藝之美。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