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外縣市僧多粥少 暖中校長:基隆就學勝算高

「基隆Podcast」邀請校長單益章(中)、張正組長(右)分享「在地就學」看法。(基隆市教育處提供)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5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秀媛台灣基隆報導)為了幫助學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育環境,基隆在地學校傾全力協助學生鋪陳通往理想大學的道路,「基隆Podcast」邀請暖暖高中校長單益章,與安樂高中張正組長以教育工作者的視角分享「在地就學」。暖暖高中運用藍海拾貝課程、安樂高中設計雙語教學的數理雙語實驗班,成功將學生推進心目中理想的大學。

暖暖高中最具特色的是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合作的藍海拾貝課程,學生透過課程與教授進行專題研究,更可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際操作,暖中校長單益章表示,提早接觸大學課程,讓學生在升學路上有更多的優勢。有學生透過藍海拾貝的課程,建立學習歷程檔案,申請進入海大,甚至升上研究所繼續跟教授做研究;也有學生錄取到中山大學、中興大學。

單益章說,我們可以種珊瑚,還有海大、海科館,得天獨厚的學習環境對在地學生非常有利。另外,日本若狭高校每年大約60多位學生會到本校進行學術交流及發表,與我們學生一起到暖暖探索在地文化;7月暖暖高中也將回訪日本進行學術研討。在地就學留在基隆,不僅可以優先到大學先修,更可將自己所學與日本高校進行分享,如果到雙北求學,僧多粥少這種機會相對是渺茫的。

安樂高中主要特色課程有雙語實驗班和數理實驗班,使用雙語或全英語授課,讓學生在自然的環境中學習英語,不必死背單字記文法。另外學校亦安排跨學科的中英教師協同教學,如生物、地球科學,同時提升學生英文表達與理解能力。

張正組長指出,學校也與東吳大學、政大做雙語同盟計劃,每學期固定5-6次實際到大學上課,一次3小時,語言方面有上3語(德語、西班牙語、法語),並提供商管、經濟、法律等課程給社會組學生上,張正組長說:「希望學生提前接觸這些科系,對生涯的選擇可以有比較清晰的方向。」大都市人才濟濟,卻也競爭激烈,要嶄露頭角並不容易,在地就學的學生得到的機會多,學校給予的關注相對更精緻。

目前在安樂高中服務的張正組長,是安樂高中的校友,當年他會考28.8分,原可以進政大附中,但競爭對象可能是30或36分的同學,若要用繁星入學沒有優勢,所以他最後選擇留在基隆,每天還能省下3小時通勤時間,他認為:「3年省下2,500小時專注於自己的學習表現,對未來的競爭表現更有優勢。」高中畢業後,他成功地進入高師大國文系就讀,學成後回到基隆奉獻母校。

單校長也分享了完全中學(設有國中部的高中)的優勢,他認為對國中直升高中的學生來說,在對校園環境非常熟悉,且老師也對他有很深了解的情況下,學生在面臨困難時,可以同時得到國中及高中的教師兩方面的予以幫助,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支持。

主持人余治明強調,謝國樑市長重視在地學子就學資源,上任初期就曾親自飛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為基隆引入國際教學資源,目前已有兩位同學因「柏克萊課程經歷」透過特殊選才考取國立大學。而從暖暖高中的「藍海拾貝課程」到安樂高中的雙語數理實驗班,不難看出各校用心打造專屬在地的教育優勢。這些課程與制度的設計,不只是提升學生競爭力,更是幫助他們為夢想加速實現。◇

責任編輯:唐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