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解原料藥缺藥危機 專家:可比照口罩國家隊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5年04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專題報導)近日美國公布法案,基於國安理由,強調「美國製造」,藥品是其中一項。台灣原料藥約七成都是自中國進口,是否能比照辦理?專家向《大紀元時報》說明,目前台灣無法一條龍生產藥品,若政府能比照口罩國家隊模式,集結部分藥廠,製造可能缺乏的藥物,「這是可行的」。

美國聯邦眾議院2024年9月通過《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限制與中國特定生物科技公司往來,遭點名的中國生技公司包括與中共關係密切的中國藥明康德(WuXi AppTec)、藥明生物、華大基因(BGI)等5家。這主要基於國安理由,將禁止聯邦政府機構向其採購、提供資金給與其有生意往來的美國公司。該法案通過後,將對生物技術及製藥業產生影響。

由於台灣原料藥超過五成都是自中國進口,若兩岸發生衝突,可能從船運、空運直接遭截斷,屆時慢性病藥物、抗生素等原料藥就會出現供應短缺。

對於台灣是否能比照美國方式,原料藥品全程在台灣製造,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理事長、陽明交通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教授康照洲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兩年前政府確實曾討論過,萬一戰爭或台灣被包圍時,台灣是否能生產原料藥?建置原料藥廠相對困難,不像一般藥廠製造藥品,而是近似於化工廠生產化工原料,重點是原料藥的原料來源要從國外進口,台灣無法一條龍生產藥品。美國因為土地大,或許有可能,但未來若真的全面實施,也因為製藥成本提升,屆時美國將面臨高價醫療的時代。

康照洲認為,現在若能集結部分藥廠,製造可能會缺乏的藥物,像是退出台灣市場的藥品或抗生素等,「這是可行的」,但需要由政府輔導轉型,從研發新藥、更換機器等面向,甚至提供相關費用,近似於疫情期間的口罩國家隊概念。

康照洲說明,就像藥廠原本製造錠劑要改為生產針劑,確實可能在製程中要修改某些部分,但事實上台灣仍有足夠生產量能,只是缺乏「整合」。他鼓勵政府能組成團隊,評估國外哪些藥品正面臨缺藥,台灣未來會面臨哪些藥品缺貨等問題。◇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