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常懷仁、林丞奕台灣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台灣課徵32%關稅。對此,立委郭國文表示,政府應該盤點對進口可以減免的稅制。立委邱志偉也建議政府應成立對美工作小組,定期針對美方貿易政策提出因應對策。
郭國文表示,川普這次計算關稅課徵的問題,主要是以我國對於美國課徵的關稅,還有匯率操縱、貿易障礙等作為主要依據。川普在乎的是台灣對美國設下的貿易壁壘,並非以台灣順差的部分課徵關稅。
汽車保護下的受害者
郭國文認為,如今川普對台灣課徵32%關稅,等於是台灣的產業跟消費者都是汽車保護稅制底下的受害者,政府應該通盤盤點對進口可以減免的稅制,不要為了特定行業,導致國家經濟受損。
前立委高嘉瑜表示,台灣用高關稅保護國產車長達60年,換來的是川普宣布「對台灣實施32%對等關稅」,長期的高關稅、貨物稅保護政策早已失去當時的目的,也讓國產車錯失競爭及發展動力,台灣應該調整不合理的進口車、保健食品高關稅政策。
時代力量透過聲明表示,美國對台灣不合理的關稅措施如果實施,將打擊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呼籲政府除了對美提出嚴正抗議,啟動對美關稅談判磋商要求降低關稅,也應同步檢討汽車、保健食品等真正存在對美關稅壁壘的產業,以因應談判需求。
趙怡翔提出因應三部曲
台北市議員趙怡翔提出三點建議,包含擴大美國的能源進口、共同檢討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化解對個別產業的衝擊。
大幅擴大來自美國的能源進口,中油應盡可能終止部分合約,快速發展來自美國阿拉斯加等地的天然氣進口,短時間內大幅增加來自美國的採購額,目前中油已經在朝這方向進行,但速度與轉折有待加強。
共同檢討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台灣經濟起飛仰賴進口替代工業化政策,以高關稅促進國內產業的發展,但如今已成為經貿大國,部分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障礙及保護性措施依然存在,台美應盡可能透過對話,盤點能改善的領域。
化解對個別產業的衝擊,關鍵的產業與技術依然有個別協商的空間,台灣在全球AI革命及高科技產業鏈扮演關鍵角色,幾乎不可能被取代,未來應把握機會,透過產業及政治管道與美國就個別產業進行溝通與討論,爭取差別性的待遇與處理。
黃珊珊籲政院拿出對策
立委黃珊珊表示,台灣雖然被課的關稅比日韓都高,但與新南向國家相較卻在伯仲之間。短期內,或許可以因為與主要競爭對手大致相當而稍得喘息,但32%的關稅稅率絕對不是台灣可以長期支撐的。
黃珊珊指出,從目前所公布的消息來看,32%的關稅並不是只有關稅而已,還有其他非關稅的壁壘。非關稅障礙或能在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下處理,但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已然停擺,致使台灣無法與美方在貿易問題上能有更進一步的溝通與進展。所以,現在是行政院拿出對策的時候。
邱志偉籲勿杯葛國防預算
立委邱志偉指出,台美關係不能因此事生變,政府除目前天然氣相關的採購增加外,在國防、資通訊、農產品相關產品的採購也應該增加。特別是國防產業台灣需求甚高,這部分也必須立法院的同意,呼籲藍白不應該繼續惡意杯葛國防預算。
邱志偉呼籲,政府應該立即成立對美工作小組,並集合國安單位、經濟部、外交部、智庫學界、產業界等官員專家,定期針對美方的貿易政策提出因應對策,並定期派團赴美溝通,後續美方是否會對台灣的匯率出手,恐衝擊國內的金融秩序,可以和日方加強經驗交流,讓台灣能夠將經濟衝擊降到最低。
藍籲總統說明應對策略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面對美國高關稅施壓,台灣各項產業競爭力勢必受到影響。特別是日本、韓國,與我國產業接近,但均較台灣的關稅為低,是否可能造成轉單或產業外移效應。他呼籲總統賴清德,向全國人民與產業界清楚說明,政府接下來的應對策略為何。
立法院副院長、立委江啟臣表示,川普宣布對台課徵32%關稅,看來與各國貿易逆差有高度關聯性,台灣對美出口順差高於日韓,加徵關稅也高於日本的24%、韓國的25%。政府應清楚說明國家面臨的處境與因應對策,國人更應不分黨派,團結面對,籲請總統賴清德必要時召開國是會議共商國家大計,一起守護產業利益與國家經濟。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