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許多美國學校的食堂每天為數百名學生從零開始烹製餐飲。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廚房工作人員目睹了新鮮食材的逐漸消失,例如麵粉和雞蛋,取而代之的是一盒盒的預包裝的已加工食品。
「我們確實有很多新鮮的黃瓜丁、菠蘿、哈密瓜、蜜瓜和獼猴桃,孩子們也都很喜歡,」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所學校的營養助理師維娜‧沃-賴特(Verna Wow-Wright)告訴《大紀元時報》。「但我們大多數午餐只是加熱即食,幾乎沒有自己手工現做的食物。」
這種轉變受到了成本、便捷性和食品安全法規的推動,並且已經改變了數百萬美國兒童在學校的飲食方式。
與此同時,日本、瑞典和法國等國家仍然保持著優先提供新鮮餐食的做法,儘量減少提供預製菜。一些專家認為,這種做法有助於降低兒童的肥胖率,並改善兒童的長期健康狀況。
美國與其它國家的學校午餐對比
在許多美國學校,午餐主要依賴於預加工和預包裝的食品,而其它國家則更重視優先提供新鮮的、以天然食材為基礎的餐飲。
2021年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兒童飲食中67%的熱量來自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而2024年發表在《營養教育與行為雜誌》(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儘管人們越來越擔心預製食品對兒童健康的影響,許多學校的午餐仍然提供大量的預製食品。
許多學校在2012年更新了膳食標準,以符合《美國居民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但家長們仍然不買帳。像是披薩和玉米熱狗等預製食品依舊主導著菜單,學校只是經過微調,來滿足美國農業部的要求。儘管這些餐食在數據上符合營養標準,但是家長們一眼就看穿了這是「表面功夫」,呼籲進行真正的飲食改革,而不僅僅是勉強達標。
卡夫亨氏(Kraft Heinz)最近宣布將停止在「全國學校午餐計劃」中提供Lunchables(譯者註:Lunchables是卡夫亨氏推出的一款預包裝即食午餐產品,通常包含餅乾、火腿、火雞肉、奶酪,以及甜點或飲料)。根據《消費者報告》,由於需求低迷以及對營養健康方面的擔憂,例如鈉含量過高和鉛超標,該公司才做出此項宣布。此舉也反映出,人們正在日益關注著學校預製食品的質量問題。相比之下,日本、瑞典和法國等國家則提供新鮮的、最低限度加工的食物,而這些國家的兒童肥胖率和代謝疾病發生率相對較低。
對兒童健康的影響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報告稱,自1970年代以來,美國兒童肥胖率已增加了三倍,在2020年,近20%的兒童和青少年受此影響。
科學研究強調了飲食與健康之間的關聯。2024年《營養素》(Nutrient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食用大量超加工食品的兒童,他們患有肥胖、胰島素阻抗和情緒障礙的風險增加。此外,《營養學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雜誌提到,經常食用預製食品與兒童的認知功能(包括記憶力、學習能力和注意力)之間存在關聯。
紐約州立學校營養主任黛博拉‧馬基(Deborah Mackey)告訴《大紀元時報》,當她所在的學校開始將更多新鮮食物納入午餐計劃時,工作人員發現學生有了更好的學業成績,更少的不良行為,並且去醫務室的次數也減少了。
其它國家的正確做法
在日本,學校供餐計劃強調使用新鮮的、天然的食材,如米飯、魚類、蔬菜和湯類。餐飲每天都現做,並且學生們被告知要重視營養均衡。
因此,2023年《JAMA Pediatrics》的一項研究發現,日本的兒童肥胖率僅為3.9%,是全球最低的地區之一。日本全國性的學校午餐計劃在降低兒童肥胖率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該計劃提供均衡的營養和現做的餐點,既控制份量,又確保食物的多樣性。一項2019年的研究發現,從2006年至2015年,在日本念初中的男生群體中,學校午餐覆蓋率每提高10%,體重超標的學生比例就下降0.37%,而肥胖學生的比例則下降0.23%。
在瑞典,學校為所有學生提供免費的,本地採購的,且營養均衡的食材膳食,確保無論家庭經濟狀況如何,所有孩子都能吃上健康的食品。根據全球兒童營養基金會(Global Child Nutrition Foundation)2021年的調研,瑞典的學校供餐計劃通過提供營養食材,並且結合食品、健康和體育鍛鍊方面的知識教育,來應對肥胖問題。
法國的學校食堂則禁止提供超加工食品,並且專注於提供高質量、新鮮的食材。學校餐飲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終身受益的健康飲食習慣。為了減少孩子們接觸高糖、預製的零食,法國的學校自2005年以來就禁用了自動售貨機。
「午餐時,我們的孩子會吃烤雞胸肉和沙拉。」來自法國圖盧茲(Toulouse)的一位關注此問題的母親索菲‧菲烏澤(Sophie Fieuzet)告訴《大紀元時報》,「在高中,餐飲是自助式的,學生可以自選前菜、主菜和甜點。」
她還表示,許多法國高中都有較長的午餐時間,通常是1.5到2個小時,學生可以選擇在學校食堂吃飯,也可以選擇回家或去其它地方用餐。
對於法國學生來說,午餐是一個休息放鬆、互相交流並享受美食的時刻。其重點是在於使用新鮮的時令食材,並引導孩子們細嚼慢咽,而不僅僅是匆忙地填飽肚子。
美國舉措
由於成本、基礎設施和食品安全法規等多種因素,美國在提供新鮮食品方面困難重重。
低收入社區往往因食品價格較高且獲取新鮮食材的渠道有限而陷入困境。此外,根據2024年《學校護理期刊》(The Journal of School Nursing)的一項研究,由於缺乏完善的供應鏈和足夠的工作人員,許多美國學校很難大規模地製作新鮮的餐點。這些挑戰和困難在新冠(COVID-9,即中共病毒)疫情期間尤為明顯。
食品安全法規的合規要求,例如食品冷藏法規,也增加了學校供餐的難度。2024年《營養學》(Nutrients)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這些法規使得學校使用新鮮的、最低限度加工的食材變得更加困難。
儘管如此,美國農業部的一些項目,例如「帕特里克‧利希農場到學校計劃」(The Patrick Leahy Farm to School Program),正在幫助學校將更多本地種植的食品融入到學生的餐飲中。
「美國學校膳食計劃的最大優勢之一是:正在逐步轉向更多現做餐點,並採購本地食材,」一位來自德克薩斯州的註冊校園營養師阿什利‧羅賓斯(Ashley Robbins)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
「學校的營養專家正在改變人們對學校食堂餐飲的看法,包括提升食物的質量,同時整合營養和烹飪教育,讓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這種變化已經開始了,許多相關的團體和家長們正積極推動更健康的學校飲食。
儘管預算有限,一些州和學區依舊嘗試提供更新鮮的餐點選項。紐約市就推出「蔬食星期五」(Plant-Powered Fridays)計劃,來推廣天然食材和植物性餐點,並減少預製食品的使用。許多這些餐點都是用新鮮食材現做的。
與此同時,家長們也在要求為孩子們提供更高質量的餐點,並向學校施壓來推動改革。一項名為「代謝革命」(Metabolic Revolution)的草根運動正在發起請願,敦促政策制定者禁止學校午餐中使用超加工食品,並優先提供天然食物。這份請願書近期獲得了廣泛的關注,這也反映出家長們在日益關注著孩子們的學校飲食。
「全美媽媽聯盟」(Moms Across America)是一個由關注孩子健康的家長組成的團體,致力於推動學校午餐的透明化並改善其營養狀況。2022年,該組織對美國學校午餐進行了獨立的實驗室檢測,結果發現食物中的農藥、重金屬、獸藥殘留和有害添加劑含量令人擔憂。這些發現凸顯了孩子們所面臨的潛在健康風險,包括接觸有毒物質可能會影響大腦功能、日常行為以及綜合健康狀況。這些結果也加劇了人們對學校餐飲質量的擔憂,並呼籲為學生提供更乾淨、更營養的食物選項。
《腦能量》(Brain Energy)一書的作者克里斯托弗‧帕爾默(Christopher Palmer)強調,關注兒童飲食至關重要。這位哈佛大學精神病學助理教授曾在2024年9月於美國參議院的一場圓桌會議上作過證。
「慢性病在西方社會正以驚人的速度蔓延,而我們的青少年正承受著尤為沉重的負擔」,他告訴參議院,「當這些情況從一個人的兒童時期就開始時,其影響會被加劇,導致終生健康併發症,並擾亂社交、情緒和認知的發展。」
激發積極性 從每根香蕉開始
沃-賴特和她的團隊一道,在為學生們準備的新鮮香蕉上寫下了鼓舞人心的詞語,諸如「健全體格」(able)和「創意」(inspired)等,來反映她的使命——與許多學校營養團隊一樣——希望通過提供更健康、新鮮的食物來改善孩子們的飲食習慣。
「我們有超過60%的菜餚是從零開始烹飪的,但不管飯菜有多棒,如果家長和孩子不認可,並且孩子們不願意吃,那這一切還有什麼意義?」紐約州立學校營養主任馬基說道,「我們需要讓孩子們參與進來,並對食物感興趣。」
為了讓孩子們對新鮮食物感興趣,馬基讓學生參與到菜單的規劃中,並設立了一個「調味站」,讓他們可以自行添加香草和調料。此外,她還推出了「食神」(Iron Chef)學生競賽,讓孩子們展示自己的烹飪創意。
帶著對變革的渴望和對改善學校餐飲的熱情,並讓孩子們愛上健康飲食,這些或許能讓營養均衡的午餐比我們預期的更快的到來。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Bringing Real Food Back to US School Lunches—Lessons From Around the World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