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社交媒體如何助長妄想型思維

文/George Citroner 編譯/柳嵊濤

新的研究表明,社交媒體的「反饋循環」會加劇心理健康問題。(shutterstock)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社交媒體的過度使用與以妄想為特徵的精神障礙增加有關,這些精神障礙包括自戀和身體畸形恐懼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指過度關注自己的體像並對自身體貌缺陷進行誇張臆想)。這是因為,在線平台會產生「反饋循環」(feedback loop),强化扭曲的信念。

這項來自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SFU)的最新研究顯示,社交媒體的大量使用與一系列涉及妄想的精神障礙(如偏執、自戀、身體畸形恐懼症以及厭食症)之間存在緊密關聯。

西門菲莎大學生物科學教授、進化遺傳學和心理學領域的加拿大研究講座教授(Canada Research Chair,CRC)貝爾納德‧克雷斯皮(Bernard Crespi)在一份總結研究的聲明中表示,「這項研究對於了解精神疾病的成因和症狀,以及這些疾病如何因在線社交平台而加劇,具有重要意義。 」

妄想被放大

近期發表於《BMC精神病學》(BMC Psychiatry)上的一項新系統性回顧,涵蓋了155項研究和科學文章,探究了社交媒體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

這項研究發現了可能因社交媒體而加重的特定妄想性障礙。這些障礙包括自戀型人格障礙,特點為誇大的優越感;鍾情妄想,體現在個體錯誤地相信某人愛上了他或她;以及身體畸形恐懼症,表現為對自認為的身體缺陷出現過度關注。

「社交媒體能夠創造一種環境,在這種環境中,由於存在迎合這些障礙成因的平台及應用程序,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現實檢驗,導致妄想症狀更容易產生和持續。」克雷斯皮解釋道。

高風險人群的困境

克雷斯皮和研究的共同作者南希‧楊(Nancy Yang)表示,雖然社交媒體上存在很多互助型社區並有助於促進歸屬感,但也可能對那些心理健康高危人群產生不利影響。

花過多時間在網上的人會生活在與現實生活中的社會互動隔絕的真空中,這使他們能夠在沒有現實檢驗的情況下維持扭曲的自我形象。

研究強調,許多社交媒體平台的共同特徵,如展示理想化自我形象的選項,或許會加深身心與現實的脫節。與面對面的線下互動相比,網絡空間缺乏對妄想狀態的檢驗,這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當人們將自己孤立起來並主要在線上交流時,他們很容易塑造出一個理想化且往往具有誤導性的自我形象。由於這種精心打造的人格不需要面對現實中的互動,它會加劇妄想型思維,並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某些社交媒體用戶可能會產生偏執感,認為自己總是被監視。這種感覺或來自社交媒體算法提供的客製化內容,從而進一步強化了有人在監視他們的錯覺。此外,一些用戶也會發展出鍾情妄想,認為在與某位較高地位的人(如名人)在線互動後,對方對自己產生了浪漫情感。

研究人員發現,有三項研究在自戀與社交媒體使用之間的關係上得出了不一致的結果。

例如,一項研究發現,擁有Facebook帳戶的人與沒有Facebook帳戶的人在自戀得分上並無顯著差異。然而,該研究同樣發現,那些自戀程度較高的人往往每天花在Facebook上的時間超過三小時,擁有超過300名Facebook好友,而相比之下,每天使用Facebook不足一小時,且其好友數量通常在151至300之間的人自戀得分較低。

研究結果同時還指出,雖然社交媒體本身並非有害,但對於那些具有高度妄想特徵或相關障礙(如患有自戀、身體畸形恐懼症、厭食症、偏執障礙和精神病)的人,謹慎管理其社交媒體的使用仍至關重要。研究人員寫道,這類人「減少社交媒體的使用尤其有益,有助於緩解其帶來的負面影響」。

他們同時呼籲進一步探明社交媒體中促使這些妄想產生的具體特徵,並提出,諸如眼神交流功能、3D視角以及虛擬頭像等技術創新,或有助於增強在線互動的真實感。

「反饋循環」加劇扭曲的信念

紐約「感悟心靈」(Comprehend the Mind)機構的主任、神經心理學家薩南‧哈菲茲博士(Dr. Sanam Hafeez)向《大紀元時報》表示,患有自我認知障礙的人在使用社交媒體時面臨的心理風險最大。

她提到:「社媒的呈現方式及其反饋循環,能加劇那些本就對自我形象存在妄想傾向的人的扭曲信念。」

「這項研究指出,社媒強化了不切實際的自我形象,從而干擾個人準確感知現實的能力,並加劇了這些心理障礙。」

她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社交媒體往往會加劇已有的妄想傾向,不過,社交媒體並不是妄想的根本成因。她還補充道,這項研究還表明,在了解心理健康障礙的發展時,有必要評估環境影響因素。

哈菲茲表示:「研究應擴大範圍,探索社交媒體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同時為那些已有心理健康問題的用戶提供更好的支持系統。」

研究人員承認調查結果存在一些局限性。關於社交媒體使用對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和飲食失調症等疾病的影響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因此無法得出確切結論。互聯網使用與精神病之間的聯繫也需進一步探明。此外,未來的研究還應關注不同社交媒體平台對不同心理健康問題的具體影響。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How Social Media Feeds Delusional Thinking: Study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