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博勵治談住房成本高影響生育引爭議

保守黨領袖博勵治於 2024 年 12月 16日在渥太華眾議院門廳與記者交談。(Adrian Wyld/加通社)
博勵治以「生物鐘」形容年輕人的生育壓力,指出許多人在最佳生育年齡結束前買不起房。(Adrian Wyld/加通社)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5年04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近日因表示高昂的住房成本讓許多年輕人在最佳生育年齡無法買房而遭受批評。他過去曾多次提及類似觀點,但在競選期間,這番言論成為對手攻擊的焦點。

在本週的新聞發布會上,博勵治以「生物鐘」形容年輕人的生育壓力,指出許多人在最佳生育年齡結束前買不起房。他批評自由黨執政10年導致房價失控,並表示要為「36歲的夫妻發聲,因為他們的生物鐘比他們能負擔房子和孩子的速度走得更快」。上週,他在安省Stoney Creek的集會上也提到,許多30多歲的千禧一代「急於在生物鐘耗盡前買房生子」。去年12月,他還曾同情一名39歲女性,稱她「渴望生育卻無力買房,生物鐘正在流逝」。

「生物鐘」指的是女性隨年齡增長,生育能力因卵子質量與數量下降而減弱。博勵治在競選前接受學者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採訪時,也談及住房負擔與生育年齡的關聯。

這一言論引發自由黨和新民主黨的抨擊。批評者認為,生育是敏感話題,博勵治的表述不尊重甚至貶低女性。CBC報導稱,支持者則反駁這是「政治正確」過度解讀,強調博勵治關注的是真實問題。

數據支持這一觀點。加拿大統計局2022年數據顯示,38%的20至29歲年輕人認為未來3年無法負擔生育成本,32%的人表示找不到合適住房建立家庭。智庫Cardus 2023年研究也發現,加拿大女性生育的孩子數少於其期望,住房成本高是關鍵原因之一。

博勵治發言人凱蒂·梅里菲爾德(Katy Merrifield)澄清,博勵治的言論針對的是「希望生育的夫妻」。她說:「任何試圖將此扭曲成爭議的人,都在忽視年輕夫妻面臨的真實困境。」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