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一名二十多歲女性上班族,長期以來經常感到頭痛、手部麻木,原以為是工作壓力導致,卻在一次就醫檢查中驚覺罹患「年輕型腦出血」。這樣的診斷讓她難以置信,畢竟腦出血通常被視為中老年人才需擔心的疾病。但醫師指出,現代年輕人因生活習慣改變,罹患腦出血的風險其實不容忽視。
腦出血,又稱出血性中風,是因腦部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在年輕人中雖屬少見,卻絕非不可能。這名女上班族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確,醫師懷疑與她長期飲食不均、作息紊亂及睡眠不足等生活型態息息相關。
「年輕人罹患腦出血,常與高血壓、腦血管瘤或先天性血管異常有關,」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韋翔表示,但近年來臨床案例顯示,愈來愈多年輕患者,其風險來源與現代生活習慣高度相關。例如長期熬夜導致生理節律失調,使血壓變化劇烈;加上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飲食習慣、工作壓力過大、缺乏運動,容易導致體內慢性發炎,促使血管提早老化,最終可能引發腦血管病變。
「很多人覺得年輕就是本錢,但事實並非如此,」王韋翔提醒,年輕人若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將健康問題視為小事,往往等到症狀惡化才就醫,可能已錯過黃金治療期。他呼籲,無論年齡大小,健康都需要長期維護,建議年輕人定期健檢,及早掌握身體狀況,若出現持續性頭痛、手腳麻木、視力模糊等異常徵兆,務必儘快就醫檢查。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鄒瑞瑩建議,應從改善生活型態著手,包括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多攝取蔬果與全穀類食品,減少高鹽、高脂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與血壓控制,對有家族史或潛在高風險族群尤為重要;戒菸限酒,避免刺激血管;更要避免熬夜,並確保足夠睡眠,以維護心血管與整體健康。◇
責任編輯: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