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嘉市台語繪本 幌韆鞦的上帝爺公 新書發表

現場由民生國中學生上台分享《幌韆鞦的上帝爺公》繪本製作心得。(李擷瓔/大紀元)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5年04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嘉義市素以豐富的文化底蘊著稱,長期推動本土語言教育與民俗文化傳承。今年,民生國中的師生共同創作了一本台語繪本—《幌韆鞦的上帝爺公》,生動描繪嘉義特有的「下路頭高空盪鞦韆」傳統文化,今(2)日在民生國中活水穿堂舉辦新書發表會。

現場由民生國中學生上台分享《幌韆鞦的上帝爺公》繪本製作心得,嘉義市長黃敏惠也特別到場肯定指導老師及學生的用心與努力,共同推廣本土語言與在地文化傳承。

《幌韆鞦的上帝爺公》台語繪本新書發表。(李擷瓔/大紀元)

黃敏惠市長表示,特別要感謝張金龍校長的用心與民生國中一群充滿熱忱的老師們,帶領學生共同製作《幌韆鞦的上帝爺公》台語繪本。《幌韆鞦的上帝爺公》是由郭乃文老師與郭芝菁老師指導學生共同發想,藉由繪本讓大家更了解嘉義特有的「下路頭高空盪鞦韆」傳統文化,從兩百多年的歷史文化的演進,到現今性別平權議題的融入,今天更是看到民生國中的孩子們用流利的台語上台與大家分享,真的特別感動。不僅富含文學與美學素養,更深刻融入地方文化與歷史意義。

民生國中學生與市長一起唸繪本。(李擷瓔/大紀元)

黃敏惠市長說,《幌韆鞦的上帝爺公》是嘉義市第三本台語繪本新書發表,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母語更是與我們生活最密切相關的語言。市府團隊也積極推動台語、客語等本土語言的教材與教學資源,出版多本具在地特色的繪本,也期待未來能夠推出英文繪本,讓語言成為孩子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透過繪本讓在地文化傳承下去。

大合照(李擷瓔/大紀元)

教育處處長郭添財指出,學生透過繪畫與故事敘述,讓盪鞦韆這項傳統活動更貼近現代生活,同時搭配台語詞彙,讓母語學習變得更加自然生動,此外,故事角色設計也融入性別平等概念,鼓勵每位孩子勇敢挑戰,體驗文化與教育交織的樂趣。

合照(李擷瓔/大紀元)

《幌韆鞦的上帝爺公》是民生國中師生從構思、撰寫到繪製,共同努力的成果,師生合力透過圖像與台語敘述,詮釋「下路頭高空盪鞦韆」的文化意涵,讓文化更貼近現代教育,展現嘉義深厚的地方特色。今天發表會,由民生國中學生以連續兩年全國語文競賽特優—閩南語讀者劇場表演迎賓開場,展現學校優異的本土教育成果,民生國中團隊也在現場搭製童軍鞦韆及安排手作體驗活動。

市長黃敏惠體驗幌韆鞦。(嘉義市政府提供)

民生國中張金龍校長表示,語言的傳承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而應該融入生活,讓孩子在實際應用中找到樂趣與價值。透過這次的繪本創作,孩子們不僅學習到嘉義的文化資產,也體會到地方文化的珍貴與美麗,最重要的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並傳承這份文化認同與熱愛。

林煒軒議員體驗幌韆鞦。(李擷瓔/大紀元)

繪本指導老師郭乃文補充,嘉義在台灣歷史發展中是文化的搖籃,擁有豐富的族群文化與特色。在校長與學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以及郭芝菁老師的美術指導下,希望透過這本繪本,帶領孩子認識在地,理解文化背後的故事,感受傳統之美,並進一步將這份文化傳承下去。參與創作的黃苡晴同學也分享,從小我就喜歡用台語表達生活觀察到的事物,透過這次的繪本創作,我更加體會語言背後的美麗,也希望能用文字傳遞台語的韻味與趣味。

《幌韆鞦的上帝爺公》是由郭乃文老師(右)與郭芝菁老師指導學生共同發想,藉由繪本讓大家更了解嘉義特有的「下路頭高空盪鞦韆」傳統文化。(李擷瓔/大紀元)

《幌韆鞦的上帝爺公》以溫暖細膩的畫風與敘事,展現「下路頭高空盪鞦韆」的歷史文化,不僅是一部繪本,更是一座連結世代情感的橋樑。文化與教育,就像盪鞦韆,在一次次的擺盪之間,帶領我們更貼近自己的土地,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