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德國步入「轉折時代」的新階段
【大紀元2025年04月02日訊】3月25日,德國第21屆聯邦議院正式成立並召開首次會議,朔爾茨政府四年任期終結,但他將繼續履職(所謂「看守內閣」),直至新一屆聯邦政府成立。而新一屆聯邦政府,正由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領導人梅爾茨(Friedrich Merz)緊張籌組。如果與社民黨(SPD)聯合執政談判順利,新政府將於4月中旬施政。現在的德國,可謂進入了「轉折時代」的一個新階段。
「轉折時代」,首先是就德國國內政治而言
2021年,執政16年的默克爾退出政治舞台,德國進入「後默克爾」時代。隨即,朔爾茨領導社民黨在選舉中以微弱優勢獲勝,並與綠黨和自由民主黨達成了聯合協議,組成了德國在二戰後第一個集結三黨的聯合政府,被民眾以三黨的代表顏色稱為「紅綠燈聯盟」。然而,2024年11月8日,聯合政府在討論2025年財政預算案時,三黨意見分歧;談判破裂之下,朔爾茨解除自民黨籍財政部部長的職務,引發自民黨集體退出聯合政府,「紅綠燈聯盟」解體。當年12月11日,朔爾茨正式向聯邦議院提交信任動議,未能通過;因不存在可行的多數聯盟,原定於2025年9月28日舉行的大選遂提前至該年2月23日舉行。投票率高達82.5%的這次選舉,保守派的聯盟黨以29%的得票率成為第一大黨,結束上屆選舉敗給社民黨的局面,仍無法與默克爾時代的輝煌成績相提並論;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AfD)以19%躍居第二,首次出現二戰後極右翼政黨躋身議會前三的局面;執政的社民黨(SPD)僅獲18%位列第三,創下了自1887年德意志帝國時期聯邦選舉以來的最差紀錄。
縱觀上述,可以發現:第一,傳統「中間派主導」的格局已被顛覆。2021年選舉,聯盟黨和社民黨這兩大傳統政黨的合計得票率,首次跌破50%;2025年選舉,仍不到50%。第二,德國政治極化加劇,極右翼勢力迅猛崛起。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2021年選舉得票率下降至10.4%,失去最大反對黨地位;2025年卻躍居第二。左翼黨呢?2021年僅得4.9%,贏得3個直選席;2025年成功扭轉頹勢,第二選票得票率為8.8%,還贏得六個直選席位。第三,默克爾這樣長期執政的領導人,不容易再現。接替默克爾,朔爾茨實際執政只有三年;2025年大選後,朔爾茨表示不會以社民黨黨魁身分參與與聯盟黨的談判,他個人也不會參與新一屆聯合政府。聯盟黨領導人梅爾茨,其未來能否長期執政,還在未定之天。
「轉折時代」,其次是就國際政治與德國國際戰略而言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3天之後,時任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聯邦議院演講說,這標誌著「我們大陸歷史上的一個時代轉折(eine Zeitenwende in der Geschichte unseres Kontinents)」;德國需要建立一支「強大、現代、進步」的聯邦國防軍,做好「應對戰爭的準備」,並當即設立1000億歐元特別基金用於國防。「時代轉折」當選德國年度詞彙。德國國防以及外交政策開始轉型。2023年6月,朔爾茨政府發布德國二戰後首份《國家安全戰略》;5個月後,又發布該國12年來的首份防務指導方針。德國長期秉持「和平主義」「軍事克制」,但按照《國家安全戰略》和新版「防務指導方針」,德國將越來越多地在北約框架下武裝自己。德國明確表示,希望在歐洲防務中發揮領導作用,甚至成為「北約在歐洲的中心樞紐」,要將德軍打造為「歐洲防禦支柱」。
2023年和2024年,德國雖然經濟負增長,但卻大幅增加國防預算。2023財年,德國國防預算總額為566.4億美元,約占當年GDP的1.57%。2024財年,增至734.1億美元,同比增加近30%,約占GDP的2%,首次達到北約標準。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表示,此次達標僅是加大防務投入的起步,未來將視國際局勢變化和德國財政狀況,將軍費提高至占GDP的3%至3.5%,未來3年將超過並維持在3%以上。此外,2024年4月起,德國啟動了被認為是「冷戰後德國最全面、最系統的軍事改革」。到2025年,德國軍隊總員額將由目前的18.1萬擴充至20.3萬,包括新組建超過1萬人的國土安全部隊。並可能恢復2011年取消的義務兵役制。
不過,德國這些調整,還遠遠跟不上二度執政的川普的步伐。例如,其一,川普要求北約成員國將國防開支占GDP的比重提高至5%,而不是此前的2%;其二,川普調停俄烏戰爭,使美歐俄關係面臨重塑。此外,川普與德國、歐盟在貿易、經濟、氣候變化議題等等方面存在重大而深刻的分歧和對抗(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會議上的尖銳發言即是象徵)。而這,又與德國政府更迭相疊加,使德國的「轉折時代」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即從「朔爾茨時期」轉進到即將到來的「梅爾茨時期」。
梅爾茨引領「新階段」
在德國政壇,梅爾茨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歸來者。梅爾茨小默克爾一歲,2000年當選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曾是默克爾的黨內主要競爭對手。2004年12月後,他逐漸淡出政壇,同期德國進入「默克爾時代」。多年沉寂後,2018年,梅爾茨重返政壇。在默克爾退出政壇後,2022年1月,梅爾茨第三次參選黨主席,成功當選。2025年2月,梅爾茨領導聯盟黨贏得大選勝利。
梅爾茨執政面臨兩大問題。第一,重整經濟。俄烏戰爭重創德國經濟,2023和2024年德國連續兩年經濟萎縮。梅爾茨今年2月10日發表文章說:「德國的經濟模式正面臨全球時代轉折的壓力。我們曾經能夠從俄羅斯獲得廉價能源,依賴美國保護自由貿易通道,並且我們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無可爭議地處於領先地位,但這一階段已經結束。德國已經失去了寶貴的時間。」梅爾茨需要更新德國的經濟模式。
第二,梅爾茨表示,在國際事務中,歐洲「必須坐在主桌上」,可如何坐上呢?川普政策大不同於拜登,要調停俄烏戰爭,重塑美歐關係。梅爾茨需要領導德國和歐盟,堅定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既重振德國與歐盟的經濟,又重整德國和歐盟的軍事,重新武裝德國和歐洲,重新定位美歐在北約中的分工,在以實力求和平的基礎上,以方位自主推動戰略自主,堅實地走在使歐盟成為多極世界之一極的大道上。
梅爾茨雖尚未正式施政,但已經取得一項重大成就,即在大選後不足四週、新政府尚未成功組閣的情況下,聯合社民黨、綠黨,成功通過《基本法》修正案,放寬「債務剎車」條款限制,允許政府大規模舉債投資國防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允許聯邦政府在國防領域的支出超過國內生產總值1%時,通過舉債籌集資金,不計入《基本法》規定的債務限制;允許設立為期12年、高達5000億歐元的專項基金,其中3000億歐元用於鐵路、電網、學校等改造,1000億歐元提供給各聯邦州用於投資,1000億歐元注入現有的氣候與轉型基金;此外同意各州享有國內生產總值0.35%的結構性赤字,以促進地方發展。這被稱為德國財政的大轉型,可釋放經濟增長與軍事潛力。普遍認為,在俄烏戰爭延宕和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的背景下,梅爾茨推動的「債務剎車」改革不僅回應了德國國內經濟和防務建設的迫切需求,也體現了德國積極應對全球格局變化的戰略布局,並將引領歐盟財政政策與安全戰略走向,發揮德國的「歐盟領頭羊」的作用。
當然,當前德國和歐盟的形勢都是嚴峻的。梅爾茨能否帶領德國走出泥潭,給歐盟指引方向,只能走著看。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