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照顧父母的盲點(十)

該做的都做了 為何失智長輩仍快速退化?(下)

我們是失智患者的家人,我們才是最能左右患者病情發展的關鍵角色。(Shutterstock)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 , ,

編者按:同樣善用日照服務,為何兩家失智長輩的病情發展截然不同?其實,家屬應對的態度是延緩失智的關鍵。(接續上文)

失智者照護課程 一家十口都報名

但有林媽媽和小林這樣的家庭,也有蔡奶奶那樣的失智家庭。

蔡奶奶是患者,主要照顧者是她的兒子小蔡。蔡奶奶一確診,小蔡就緊張地跟我說,他怕自己不懂怎麼照顧。於是,我建議他報名主要為照服員等專業工作者開設的照護課程。

但第一堂課,我就嚇了一大跳:「小蔡,你一口氣報名十個人啊!?」

小蔡趕快為我介紹:「都是家人。我姊、我哥、我妹……」

他一路數下來後,認真地對我說:「媽媽生病了,可是,她不是我一個人的。她是我們的媽媽,大家都有機會和她相處、互動。與其只有我一個人來上課,讓其他家人在不懂正確照顧方法下以訛傳訛,不如好好地花一天的時間,把全家人都叫來一起聽課,也趁機會全家相聚吃飯、聊天。比起周末,大家躲在自己家裡看電視。這樣的活動,應該更有意義啊。」

那天,課程結束。而我在蔡奶奶回診時,特別留心觀察,我很明顯地感受到家屬的情緒不一樣了。過去慌亂的氣氛漸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穩定和自信。蔡奶奶是有福氣的病人。她的家人愛她,也懂得如何正確地與她互動和應對進退。

家屬善用據點和日照服務,讓蔡奶奶維持人際互動和生活上的刺激,因此,這幾年來,蔡奶奶的病況一直很穩定,也不曾出現情緒上的焦慮與波動問題。

新冠疫情期間 一家人輪流陪奶奶活動

前一陣子,新冠病毒攪擾得社會上人心惶惶時,日照服務暫停了一陣子,所有受託的長輩不得不在家中休息,可是蔡奶奶的狀況還是維持得很好!

我好奇探問後發現,小蔡組織了家人,輪流陪老人家活動:今天姊姊陪唱歌、明天孫子陪畫畫、後天妹妹帶做體操等等,讓老人家的生活一樣維持得熱鬧且有規律。

小蔡笑著說:「我家的老寶貝,只是年輕時欠栽培。」用正向的態度,鼓勵失智長輩玩樂,一家人嘻嘻哈哈的。所以,即使日照中心停課了,蔡奶奶的生活模式並沒有進入停機狀態。

家屬把自己轉換成日照工作人員的模式,輪流陪伴蔡奶奶,撐過了那段停課時間。等到日照重新開放後,蔡奶奶就回到往日的照顧模式,沒有退化,也沒有重新適應的問題。

醫師內心話

上面所說的兩個例子,都是在我診間來去的許多患者的家庭縮影。他們各有各的辛苦和難處,我之所以提起,不是想評價誰好誰壞。畢竟照顧都是辛苦的,家屬只能盡力而為。

但我想以我的立場能說的,就是將不同的照顧方式提出來,希望能幫助大家想想,失智照顧並不是「找到A醫師」、「吃B藥丸」或「送C日照和D據點」就可以有效果的。

所以,親愛的家屬,你會對據點或日照有期待,是很正常的,可是請記得:即使到了現場,參加了活動,也不會自動等於「穩定病情、延緩退化」。

請想想,據點和日照只占用患者一天當中的某幾個小時。和漫長的人生相比起來,據點和日照更只能算得上是患者一生中短暫的片段,要期望單靠它們,就能立即起關鍵性的作用,那真是太難了。

所以,我們可以懷抱期望,也該鼓勵失智患者到據點與日照,可是在此同時,希望我們也記得提醒自己:我們是患者的家人,我們才是最能左右患者病情發展的關鍵角色。

我們更加用心,願意積極面對與投入,與外界的照顧人力互相搭配後,出現加乘效果,好上加好、正向循環,這才是最好的結果,不是嗎?

善用五個錦囊妙計 日照中心的照顧效果加乘

1.把日照中心當成白天上學的學校,或是每周喘息兩至三天的地方,而對照顧者來說,這也是照顧者可以喘息的時間。

2.更進一步,有效率地使用日照中心的方式是什麼呢?如果希望父母真的認真上課,那麼回家以後,我們就要詢問父母上課的狀況、內容。

此外,我們也可以幫父母複習上課的內容,父母會感覺到自己被關心。如此一來,父母去日照的感覺,就不會像是去托嬰中心被照顧,而像是去補習班學東西。

3.當我們把父母每天回家跟我們描述的一切,或是父母所學的東西、繪畫的成果,用一個學習歷程幫他們記錄時,我們會發現這些文字、照片、影片都是珍貴的禮物。

4.藉由這些互動過程,也可以增進親子情誼,讓父母感受到被愛,就像小時候回家,我們會絮絮叨叨地跟父母報告當天發生的事情一樣。

5.當你認真了解父母在日照中心的日常,日照中心也會認真對待你的父母。(本文完)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書封。(寶瓶文化 提供)

(本文摘編自《「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寶瓶文化提供 )

推薦閱讀
照顧患者 家人間多換位思考 體諒照顧者的難處
照顧長輩晚年 更需了解個性與心態(上)
照顧長輩晚年更需了解個性與心態(下)

責任編輯:王曉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