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香港財經

港零售業連跌12個月 2月銷售按年跌13% 4月更為憂慮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認為,3月的零售業數據或僅微升,而4月則令業界更為憂慮,預計市道將較為淡靜。資料圖片。(宋碧龍/大紀元)

【大紀元2025年04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浦慧恩香港報導)政府統計處近日公布,2024年2月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值的臨時估計為294億元,按年下跌13%,跌幅大於市場預期的5.7%,並較1月份進一步擴大,延續連跌12個月的頹勢。此外,銷貨量亦按年下降15%,顯示零售市場持續低迷。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今日(1日)在電台節目指出,2月份零售數據跌幅驚人,主要受多種因素影響。她解釋,2023年2月適逢黃曆新年,市民辦年貨帶動銷售額上升,今年黃曆新年則落在1月,導致2月基數較高,難以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時,港人外遊人數增加,加上訪港旅客消費力疲弱,進一步拖累零售業表現。

謝邱安儀表示,由於整體生意環境未見明顯改善,3月的零售業數據最多僅會微升。她指出,2023年復活節假期從3月29日開始,令當月零售數據進一步探底。今年雖然業界積極推出折扣優惠及加強推廣,但是預計數據跌幅仍然難以收窄。

她又提到,4月將是零售商特別擔憂的月份,預期市場較為淡靜。即使3月舉辦了多場大型盛事,也僅能帶動當區人流,對整體零售市場的提振作用有限。「有人流總好過沒有,但要視乎能否做到『每區都有盛事』,否則對全港零售業的幫助不大。」

對於零售業的未來走勢,謝邱安儀認為,市況仍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市民北上消費趨勢、訪港旅客消費模式改變,以及整體經濟環境等。即使股市向上,亦未必能即時帶動消費增長。此外,港元匯率變動未見顯著影響,中央惠港措施雖然對業界有所幫助,但長遠仍需吸引更多旅客來港消費,並鼓勵本地消費者留港購物,以穩住市場。

儘管零售業總體表現低迷,部份類別仍錄得輕微增長,例如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的銷貨價值按年上升0.2%,藥物及化妝品則上升4.5%。謝邱安儀指出,酒類及煙草銷售上升主要因為加稅,藥物及化妝品的增幅則與個別零售商積極推廣有關。她強調,業界須加強市場推廣及優惠力度,才能在低迷市況下穩住營業額。@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