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莊璦筠台灣台北報導)為加強防堵中共統戰及滲透校園,教育部長鄭英耀14日於立院表示,教育部已召集社會學科輔導團編纂教材,包含國家認同、識讀中國(共)威脅等,預計暑假前開發完成,並強調教育工作者及學生都應具有正確國家認同。學者表示,樂見教育部現在要做的事,他也呼籲政府應成立「知共中心」,以看清中共本質,讓防堵手段更加全面。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4日邀請教育部長鄭英耀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多位立委關注中共滲透校園問題。民進黨立委林宜瑾指出,近期有高中老師根據自身的身份認同於課堂上指「台灣是中國的」,也有國小三年級的班導在班上講「我們是中國人」,台灣雖是自由民主的國家,但若要讓孩子理解身分認同問題,老師也應做多角度說明讓孩子自己思考。
林宜瑾表示,國中階段以下的孩子,思辨能力都還在培養中,國家意識也最容易受到左右,何況中國是《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當學生、家長遇到學校老師用教育手段試圖混淆國家認同,甚至為境外敵對勢力宣傳,就會非常嚴重。
鄭英耀表示,國家安全的位階最高,沒有國家安全,個人也不會安全,《教育基本法》的宗旨是培養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的現代化國民,未來教育部會加強中小學生對國家的認同,能夠對身處的地方有更多的理解跟愛護。
鄭英耀認為,教育工作者可以有個人對文化的偏好,但其職責應依循《教育基本法》,秉持教育中立原則;教育部邀集社會科老師組成學科輔導團,編纂包含國家認同、識讀中共威脅等相關教材,預計在今年暑假開發出來,並希望歷史、公民、社會科老師參加研習,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史觀與資訊。
民眾黨立委劉書彬指出,教育部今年2月宣布禁止國內大學與隸屬中共統戰部的3所大學,以及7所中共軍工學校交流與合作,但日前中研院長廖俊智在立院曾提及中研院與這些學校的交流,多為研究人員主動與對方合作的項目,且過去針對交流方式並無明確控管機制,要求教育部說明是否已制定學術交流準則。
民進黨立委陳秀寳則說,近期仍傳出有大學教授帶團赴中交流,另有南部某大學學者與中國共享蘭花學術研究成果,結果發表論文不只被降格為通訊作者,通訊地址也被加上中國,「台灣」直接被消失,前者被質疑以交流參訪名義遭統戰滲透,後者則是以學術研究之名,遭中共竊取研究成果,呼籲教育部與陸委會應跨部會合作謹慎嚴防統戰活動滲透到下一代,並要有相關懲處作為,以保障我國學術研發成果。
鄭英耀說,隸屬於中共統戰部的3所大學,其發展及培育人才目的跟我國大學的辦校宗旨截然不同,而中共的「國防七子」軍工大學,也涉及到軍事、科技相關科研成果以及產業競爭,因此對這10所學校皆禁止交流,其他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並無禁止交流,也尊重學生選擇就讀。
此外,鄭英耀也強調,教育工作者及學生都應該具有正確的國家認同,識讀中共並理解其對台的長期干擾作為與威脅,十分重要,大學也會開啟國際關係、兩岸關係等相關課程;至於教師帶團赴中交流是否合乎份際,以及與中國學者共享資料庫是否涉及機敏資料等部分,後續都會再進行調查。
針對教育部準備編纂教材以因應中共威脅,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李酉潭向《大紀元時報》表示,過去在國高中的教科書中本來就有國家認同、兩岸關係、國際關係等相關內容,但在教改後的素養課綱讓這些內容變得零碎、無法聚焦,十分可惜,因此很樂見教育部進行這件事。
李酉潭認為,在大學部分,要更加落實識讀中國,包含大學教師都需要具備這方面基本素養;再者,他認為抗共、反共、倒共、滅共的大前提都要先了解中共,看清中共本質,因此政府應成立「知共中心」,以基金會形式,蒐集中共相關議題,並與國際進行交流,涵蓋教育部正在進行的部分,如此一來防堵中共滲透與統戰會更加全面。
責任編輯: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