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反中共滲透 學者籲嚴審學術交流

去年12月,陸生團參訪新竹清華大學時,清大學生不滿校方交流活動不透明,集結在名人堂前並拉起「交流要平等,民主是前提」的布條。(林倩玉/大紀元)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5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莊璦筠台灣台北報導)近期學界接連出現迎合中共對台言論的爭議,學者認為,面對中共滲透,法律工具要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有效防堵,同時,政府既已定調中共為境外敵對勢力,應盡快盤整各項政策,包括針對學術交流嚴格審視及重新規範。

2024年1月7日,在1月13日將舉行的台灣競爭激烈的總統和立法院選舉之前,中共正在加大對台灣施壓。圖為在台灣台北市街道上看到的台灣國旗。
2024年1月7日,在1月13日將舉行的台灣競爭激烈的總統和立法院選舉之前,中共正在加大對台灣施壓。圖為在台灣台北市街道上看到的台灣國旗。(宋碧龍/大紀元)

日前有75名學者力挺因鼓吹武統而被廢止居留許可的中配亞亞,稱台灣言論自由空間快速緊縮,新華社等中共黨媒皆對此引述報導;另有公立高中教師接受中共黨媒央視專訪,批評總統賴清德不應將中共視為「境外敵對勢力」,引發輿論譁然。外界擔憂學界染紅情形日益擴大。

對此,台灣安保協會副祕書長何澄輝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在民主社會中,學者會質疑或批評政府是很正常的,他們是天然的反對者,但台灣面臨的狀況並不正常,中共比一個普通的敵對國家還惡劣,既不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連言論自由、人身自由、財產保障自由,一概都不承認。

何澄輝認為,許多學者並非直接接受中共指令,而是屬於「主動的服從者」,主動配合或討好中共的既定政策,類似被洗腦或期望從中獲得好處,成為中共眼中「有用的白痴」,但真正遭滲透的學者恐怕更包藏禍心,更需警惕。

中共滲透學界 接觸學生

思戴漫育成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奕齊向《大紀元時報》表示,有的學者做博士後研究員時,參與中共的研究委託案,加上各種學術交流,皆是中共進行滲透的管道。他說,這類被滲透的學界人士,不一定會成為中共代理人,但當他們遇到關於台灣大是大非的問題時,很可能會因此噤聲,甚至迎合中共言論,再進一步就可能成為代理人。

陳奕齊還說,中共只要滲透學界就能掌控老師並接觸到學生,也就是共產黨說的「從娃娃抓起」,從小進行思想改造,培養下一代親共勢力,且知識分子有社會影響力,可說是CP值很高。

雖然政府頻頻出招防堵中共統戰及滲透行為,呼籲學界提高警覺,但仍有教授帶學生赴中進行學術交流。

教育部長鄭英耀2月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宣布,全面禁止國內大學與隸屬中共統戰部的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以及北京華文學院交流或合作,且學歷不再獲採認;隨後更增列禁止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國防七子」7所大學交流,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以保護台灣核心關鍵技術及科研成果。

教師接受中共黨媒訪問存疑慮

針對公立學校教師接受中共央視採訪,何澄輝表示,央視屬於中國國家事業單位編制,且將自身定位為「黨、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並非普通媒體,按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說,應該要被視為中共黨政機構,那麼我國公務人員就不應該接受央視訪問,「這是政府要不要嚴格執法的問題」,他呼籲教育部等相關單位應該要認真檢討是否有違法疑慮。

陳奕齊則說,賴清德既然已定調中共為境外敵對勢力,未來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應該配合這個定調來全面盤整,如針對學術交流嚴格審視並重新規範,日前也有美國智庫指出台灣對共諜案的刑期太輕,他認為,法律工具一定要不斷的推陳出新,才能有效防堵中共滲透。◇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