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據衛福部統計,近五年國內通報重大兒虐死傷案件,有近五成屬於受虐性腦傷,逾九成發生在2歲以下。心理師表示,顯示家長因為一時情緒失控的不當對待,為兒童帶來永久性的嚴重傷害,並分享5步驟對策,先將孩子放置在安全處,透過空間轉換重整情緒,轉換心情重開機。
衛福部11日舉行「一時失控,造成孩子一輩子的傷痛」,聚焦於兒童受虐性腦傷議題。
據衛福部統計2020年至2024年數據,國內通報重大兒虐死亡及重傷共計134件,其中有63件屬於受虐性腦傷,占比近五成案件,逾九成發生在2歲以下;另外,遭遇腦損傷的兒童,有25%以上因此喪命,就算存活,高達75%出現不可逆永久傷害,包含智能障礙、腦性麻痺、癲癇發作、行為問題及學習障礙。
開業臨床心理師蔡明娟表示,從單身走到家長,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大人生轉折,成為父母之前,建議要做好「知能」、「心理」、「共親職」、「資源」等準備。
蔡明娟也提出育兒應對五步驟,「1.停——按下暫停」、「2.走——走動步伐」、「3.吸——放慢呼吸」、「4.動——身體活動」、「5.轉——轉換思緒」。
蔡明娟解釋,與其一直抱著孩子哄,不如先把孩子安置在安全的地方,替自己不安、慌亂的情緒「按下暫停鍵」,暫時離開現場,透過空間轉換來爭取重整情緒時間,同時嘗試從1數到10、放慢呼吸,緩解焦慮情緒。
蔡明娟說,緊接著可以動一動、伸展一下,或藉由按摩工具輔助放鬆緊張的肌肉,因為臨床上也常遇到家長太過求好心切,她都會提醒應適度放下追求完美的念頭,閉上眼睛簡單冥想,轉換思緒有助重新開機。◇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