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台灣關係法》已邁入46週年,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10日發布〈美台關係:推進戰略夥伴關係的四大支柱〉報告,呼籲台灣提高國防預算,美國也必須更及時向台提供關鍵軍備。對於台灣軍費是否應提高至GDP的10%,美國在台協會(AIT)前處長酈英傑在出席座談時表示,「我不認為我們應過度糾結GDP的某個百分比。10%是不實際的。」
《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1979年4月10日通過後,被視為美台關係的基石。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GTI)10日發布長達53頁的報告,檢視《台灣關係法》定義的美國對台政策基礎,並評估美台戰略關係在安全、國際空間、經濟關係與人民交流等四大支柱的發展情況。在中國造成的挑戰日益升高之際,報告也針對維持和平穩定提出政策建議。
報告:美應更及時提供關鍵武器
在國防及安全方面,報告建議,台灣應增加國防預算,採購必要武器(capabilities),以因應中共全面攻擊及脅迫的情境。國防預算具體金額或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比不上台灣展現有效因應中共複雜、且持續變化威脅的意志及能力來得重要。
報告也呼籲,美國應加強自身國防工業基礎,為了能更及時提供關鍵軍事武器給台灣並助其提升本土國防工業能力。
同時報告還提到,美國應加強與台灣的聯合作戰規劃及訓練,以因應硬實力威脅、脅迫及灰色地帶行動等情境。台灣軍隊與公民也必須更認真投入這類準備工作。
籲台勿將國防議題政治化
報告還強調,台灣政治人物須避免將國防議題政治化;在美國,台灣安全議題必須維持跨黨派共識,公、私部門攜手努力加速提供台灣必要的國防裝備及服務,以維護其安全、主權獨立與自我防衛能力。
在台灣國際空間方面,報告建議,美國應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在任何雙邊或多邊有關台灣的討論中都應重申,若台灣半導體的取得被中斷,將造成嚴重經濟衝擊;應鼓勵美國國會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確認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並不支持中共的「一中原則」。美國政策制定者應協助台灣邦交國,抵抗中共施壓外交轉向。
報告也提到,美國應鼓勵更多台灣半導體及其他高科技企業赴美投資,並公開肯定已在美投資的台灣高科技企業。
酈英傑:沒必要糾結軍費占比
台灣軍費的GDP占比近來成為美國立法部門及學界關注焦點之一。美國總統川普、美準國防部次長柯伯吉認為應達GDP的10%。五角大廈10日公開提到台灣增加國防預算至GDP3%的規畫。
對此,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11日出席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座談時指出,台灣當前的軍費占比可能不含投入民防的開支,而台灣的全社會韌性計畫又是整體防禦戰略的一環。「因此,我不認為我們應過度糾結GDP的某個百分比。10%是不實際的。」
GTI執行長蕭良其(Russell Hsiao)則提到,在討論柯伯吉「國防支出占GDP10%」的評論時,不能單看這句話,還要納入柯伯吉長期主張「拒止戰略」的觀點,也就是要讓共軍無法進入台灣。
蕭良其表示,「拒止戰略」需要美國軍事介入;美國需要強化自身投入,盟友和夥伴國家也願意加大投入下,才能確保這項戰略的有效性。因此,更高的國防支出,應該被視為防止共軍犯台所需的整體戰略的一環。◇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