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特約記者陳懿勝台灣台北報導)新唐人國際攝影大賽今年邁入第五屆,大紀元專訪新北市攝影學會榮譽理事長陳慶隆談新唐人國際攝影大賽的特色,同時他也分享拍攝46年來的心法。從攝影啟蒙至今已經46年,陳慶隆一路從李松茂老師短短兩堂課啟發,憑著自身努力鑽研攝影書籍和雜誌,從底片時代到數位攝影,走出一條以影像說故事的人生之路。
陳慶隆曾獲得台北攝影獎首獎,也是國內外攝影比賽指定評審。陳慶隆回憶起初接觸攝影時家境不佳,當時單眼相機和底片價格昂貴,自己則透過管理學校暗房自學沖洗技巧,並在登山時意外發現許多美景值得記錄,從此對「集錦」攝影深感著迷。「每一個景都是不可重複的,身邊處處都有特殊的美景,只是缺乏被發現的眼睛。」他說。
底片時代的魅力與堅持
在談到攝影的魅力時,他說道:「底片時代一旦按下快門就無法重來,必須對每個瞬間格外珍惜。」他曾為了拍攝基隆河與淡水河交匯處的雲霧美景,十餘次爬上硬漢嶺苦等數小時,最後才拍到自己滿意的作品。這種耐心等待與不可複製的集錦魅力,讓他對攝影始終充滿熱忱。
數位相機的普及讓攝影門檻降低,但陳慶隆強調,底片時代培養出來的嚴謹態度和敏銳觀察力仍是攝影人必備的素養。他表示:「數位攝影技術再怎麼發達,也無法取代攝影本質的瞬間真實性。」他認為,攝影者必須尊重自然,避免過度的後製與造假,保留畫面的原汁原味。
攝影教育的推廣與社會角色
作為資深攝影講師,陳慶隆也特別注重攝影教育。他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地方攝影教育,教學足跡遍及樂齡族群、婦女團體、農會、醫學院校等不同場域。他指出,攝影不只是藝術,更是人們溝通與表達的重要方式,每個人都能透過影像,將個人觀察與內心感受傳遞給他人。
如何評價一場好的攝影比賽
「一場好的攝影比賽,應該具備清晰的宗旨與精神,這將決定參賽者的作品方向與深度。」陳慶隆說道。他認為攝影比賽不僅僅是比拼技術,更應呈現出文化價值與社會關懷。因此,他對即將重新啟動的第五屆新唐人國際攝影大賽抱持高度期待。
他表示:「人文攝影是攝影領域中相當困難的類型,因為要真正拍出人與文化間的互動與自然,就必須深入對象的生活與故事,捕捉到最真實的瞬間。」他強調,新唐人國際攝影大賽的特殊性就在於它不僅是一場技術性的競賽,更是透過攝影作品展現文化脈絡與思想對話的舞台。
用影像保存文化的痕跡
陳慶隆分享自己曾拍攝傳統醬油製作過程,當他近距離觀察工人因長期接觸鹽分而磨損的掌紋,深深感受到文化與生活交織的痕跡。「這些細節才是真正的人文,記錄下來就能讓觀者體會到背後的歷史與情感。」他說。
談到如何推廣新唐人國際攝影大賽,陳慶隆提出許多具體建議。他認為,透過攝影展覽與地方社團的積極參與,能有效擴大賽事的影響力,吸引更多年輕一代加入攝影行列。
他也特別提醒年輕的攝影愛好者:「不要給自己設限,要保持開放心態,像一張白紙一樣去學習與觀察,這樣才能培養出自己獨特的攝影眼。」他進一步指出,東西方的美學觀點不同,東方多注重散景與氣韻,西方則強調焦點透視,這些都值得攝影人去研究與融會貫通。
攝影人生的美麗境界
陳慶隆最後以一句話總結自己的攝影人生:「我的美麗境界,是在平凡中看見偉大,在生活中發現經典。」他希望攝影者能夠多走出去,以觀景窗為眼,用影像記錄台灣最真實的風土民情,將台灣之美帶上國際舞台。
這次第五屆新唐人國際攝影大賽的重啟,陳慶隆表示自己將積極參與,並呼籲攝影同好一起響應,共同讓世界看見台灣豐富的人文之美。他強調,台灣最迷人的地方並非單純的人物肖像或風景,而是經年累月所積累下來的庶民生活樣貌與城市氛圍,這些平凡而真實的點滴,才是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走出去、觀察、拍攝,才能真正感受攝影的價值與力量。」陳慶隆堅信,透過每個人用心拍攝的影像,不僅能展現出生活的美好,也能向國際傳遞台灣的文化底蘊與溫暖力量。



責任編輯: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