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設計師:神韻將傳統文化帶給世界 貢獻巨大
【大紀元2025年04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慧心加拿大溫哥華報導)「神韻演員的表現是發自內心的,所以很自然,很真誠,也是一氣呵成的,不做作,很自然地表露出人們對美好的追求、嚮往與愉悅;他們是光明的形象,追求一種光明,那是意義很大的……所以他們在演出中給觀眾看到的就是閃亮的,就是『光明仍然在,希望仍在,我們是可以追求的。』」華人古典建築設計師金先生第四次觀看神韻後由衷地讚歎道。
金先生來自中國大陸,出身文藝世家,目前在溫哥華擔任設計師,主要設計是亞洲風格的古典建築。2025年4月9日下午,他和友人一起觀看了神韻國際藝術團在溫哥華伊麗莎白女王劇院(Queen Elizabeth Theatre)的首場演出。
神韻為洪揚傳統文化貢獻巨大
金先生表示,西方人對中國文化不是太了解,1949年以後共產黨帶來都是黨文化,黨文化既不對外宣傳傳統文化,人家也不願意接受黨文化。神韻代表的是真正的傳統文化,所以對西方人來說就有一種很新奇的感覺。
他認為,「神韻把中國文化介紹給外國人,對中國做了很大的貢獻。以前因為各種原因,西方人對中國人不太了解,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文化都不太了解,通過神韻做了這麼多工作,使人們很快地了解了(傳統的)中國。對中國融入世界,或者是世界大家庭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件事情如果神韻不做的話,中國政府是做不到的。」
「在國內,共產黨做不到,在國內宣傳的文化都帶著黨文化。黨文化到外國去人家也不接受,再說也不能代表真正的傳統文化……因為神韻是很傳統的,是真正的中國文化。」
神韻展現的傳統色彩來自洪大的宇宙觀
對色彩研究多年的金先生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西方不同,中國是農耕文明,色彩注重民族感情,是傳統東方文化的色調,講究醒目、鮮豔、亮眼;西方文化比較諧和,不是太強烈,是柔和的,中國的顏色比西方顏色顯得強烈。強烈的色彩就更凸顯故事題材,將其更好地宣揚出去。
他說,傳統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和歷史,與天地和社會、人際關係都是緊密相關的,有一種很洪大的宇宙觀;西方完全是一種工業化的,比較理性的,區別是很大的。「我們中國的傳統,所有的內容、題材、表現,都是表達一種情感上的、意境上,不是說要說明一個道理,是把強烈的自己的感受感染到別人。」
金先生說,「神韻的表現形式和所表現的內容是匹配的,那麼其色彩都圍繞著這個中心,都圍繞著同一個目的,所以這個表現形式就給人一種震撼,就是一種很強烈的感受,其顏色的搭配比較絢麗,粉的、綠的、藍的,比較強烈。那西方比較講究諧和,所以神韻的色彩上更為東方。」
金先生認為,「在西方,人們對這種感性的文化接觸不太多。那麼用這些色彩來解釋,他們就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非常感性的文化。」
神韻結合了西方的美學和東方儒家價值觀
金先生認為,神韻結合了西方的美學原則和東方的儒家思想,讓東西方觀眾都能夠理解和接受。他說,首先,神韻展現了儒家文化的傳統價值觀。「儒家文化是中國主流的傳統文化,一直提倡的是仁義禮智信。神韻表現的『真、善、忍』和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是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所以能夠在儒家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就有生命力。」
他說,「西方美學的原則是真實、自然、美,還有力量感;中國的美學其實就是一切道德所在,有了道德當然美了。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在西方人家不一定很能理解,但是『真、善、忍』,人們就能理解。那麼,實際上就是西方人所謂的真實、自然、有力和美好。西方人就容易理解,仁義禮智信,西方還是很難理解的。因為中國的很多傳統文化,比方說『孝道』的『孝』字,英文都沒有對應的單詞,西方文化中很多東西都沒有的,人家不知道怎麼來理解。」
他認為,神韻就變化一種形式讓人們了解中國的文化,「這是一個進步,因為死板的按照孔子的《論語》《四書五經》,人家(西方民眾)是接受不了的,人家不理解。那麼神韻就變換一種手法,用現代化的手法把文化表現出來。這樣的話,人家就容易理解。『哦,原來中國文化就是這樣的。』你從這個方面去著眼去了解中國文化,就有根有據,就更容易接受了,那麼就是打開了一個窗口。」
神韻藝術家展現、追求光明
金先生認為,神韻藝術家們都非常努力、敬業。「他們的思想境界表現的好。因為他們是出於真心的對藝術的愛好,並不像大陸有些文藝演員,僅僅是為了一份工作,他不是真心的投入。」
「神韻演員的表現是發自內心的,所以很自然,很真誠,也是一氣呵成的,不做作,很自然地表露出人們對美好的追求、嚮往與愉悅;他們是光明的形象,追求一種光明,那意義是很大的。所以他們在演出中給觀眾看到的就是閃亮的,就是『光明仍然在,希望仍在,我們是可以追求的。』」
他說,共產中國一直處於迷茫之中,其實光明是在的,就是中共不讓人看見,現在神韻讓人們看見了。
他認為,中共懼怕、打擊神韻也是牽涉到其政治利益,危害到其政權,但是實際上,一手遮天的政黨給社會、民心都帶來一種黑暗,這種黑暗使大家迷茫,不知道往哪裡走,感覺中國沒有希望,沒有前途,中國文化也走到盡頭了,其實並非如此。神韻在這方面告訴人們,「光明仍然在,只是被遮住了,前途仍然在,只要去爭取,光明是存在的」。
他說:「我們在國外再換一個角度,立刻就看見了,原來就是一塊布,黑暗後面就是光明,中共就是一塊布把光明遮住了。」
責任編輯:顧祥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