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4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吳旻洲台灣台北報導)藝人「Tank」(本名呂建中)近日坦言自己去年11月在中國接受「心肝聯合移植手術」,雖順利重獲新生,但器官來源卻引發社會質疑。對此,學者李忠憲質疑,中國器官移植手術的效率高到像在換機油,「一切都快得異常」。他直言,「沒有人該成為別人延命的備胎」。
Tank近日在微博發文透露,自己參與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宣布成功完成亞洲首例「心肝同期聯合移植」的手術,不過該醫院過去曾涉及「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黑歷史,加上紀錄片《國有器官》上映,引發輿論爭議,質疑背後器官的來源。
李忠憲表示,Tank到中國同時更換心臟與肝臟的內容,讓人毛骨悚然。媒體報導中,沒有交代器官捐贈組織與捐贈者的任何細節。在那個器官移植效率高到像是更換機油的國度,一切都快得異常,準得驚人,順得令人發冷。
他表示,《國有器官》這部紀錄片所描繪的情節,恐怕不是陰謀論者的妄想,而是某種正在運作中的現實體系:一個高度工業化、卻道德真空的死亡機器。
李忠憲感嘆,從小被教導「生命無價」,但在某些國度,生命卻似乎有明碼標價,一顆心臟、一對肺葉、一副腎臟,都被精確的標上時間與價格。「如果有人告訴你,在自己國家可能要等三年,但有地方只需三週,問題並不只是『哪裡更有效率』,而是『誰付出了代價?』」
他引用一名醫生友人的笑話說,有一天,病人問醫生:「我死後會變怎樣?」醫生淡淡的說:「我們會把床清理乾淨,然後收新的病人。」這原是諷刺醫療體制的冷漠,但如今卻宛如器官移植產業的真實寫照。
李忠憲強調,人不是「人」,人是「下一個物件」或是別人等待中的「備品來源」。人的尊嚴被簡化為效率問題,生與死成了一場殘酷的資源調度遊戲。
最後,李忠憲補充,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不可侵犯。」這不是抽象理念,而是一個民族在大屠殺與戰爭之後,用血與恥刻下的倫理底線,「沒有人,該成為別人延命的備胎」。他直言,問題從來不只是「你願不願意活下去」,而是「你願不願意知道,那個必須死去的人,是誰?」◇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