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新研究:熱門糖尿病藥物或增甲狀腺癌風險

文/George Citroner 編譯/方海冬

最新研究顯示,目前廣泛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和體重控制的藥物司美格魯肽(以品牌名Ozempic、Rybelsus和Wegovy銷售)在使用初期可能與甲狀腺癌風險增加有關。圖為三款藥品外觀。(Shutterstock)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用來治療2型糖尿病的熱門藥物,如Ozempic和Rybelsus,可能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特別是在使用的第一年內。

註:Ozempic和Rybelsus都為銷售品牌名;Ozempic,台灣稱「胰妥讚」,大陸稱「司美格魯肽注射液」,別名「诺和泰」;Rybelsus,台灣稱「瑞倍適」,大陸稱「司美格魯肽片」,別名「诺和忻」;它們的通用名為「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

這項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耳鼻喉科—頭頸外科期刊》(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351,913名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的醫療數據,對比使用「GLP-1受體激動劑」與其它降血糖糖尿病藥物之間的影響差異。

什麼是GLP-1受體激動劑?

這是一種近年來廣泛使用的糖尿病治療新藥,能模仿人體內的一種腸促胰島素GLP-1(胰高血液葡糖素樣肽1),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進而有效降低血糖與體重。

糖尿病治療藥物Ozempic和Rybelsus,即屬於GLP-1受體激動劑(receptor agonists)。

第一年的風險上升近兩倍

研究指出,在開始使用GLP-1類藥物的第一年內,患者被診斷出甲狀腺癌的風險,是其他糖尿病患者的1.85倍。隨著使用時間拉長至兩年以上,風險略有下降,但仍高出一般患者約1.27倍。

不過,整體來看,約只有69名患者(占總人數的0.17%)在研究期間被診斷出甲狀腺癌。這顯示儘管風險相對提高,實際發病人數仍屬罕見。

致癌風險增加可能與監測有關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風險提升未必完全由藥物本身引起,也可能與患者在使用新藥後接受更頻繁的檢查有關,導致疾病較早被發現。

報告中提到:「這項結果可能反映的是加強檢測帶來的影響,而不一定是藥物直接導致癌症。」

優勢與風險之間仍需權衡

目前GLP-1類藥物在臨床上的使用日益廣泛,除了控制血糖,還被用來減重,甚至降低部分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團隊強調,這類藥物的整體代謝效益,可能仍高於其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這類藥物在血糖與體重管理方面的效果,可能仍值得醫師與病患考慮,儘管其與甲狀腺癌之間的關聯尚未完全釐清。」研究團隊表示。

相關性尚不明朗 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研究也指出本身存在幾項限制:例如無法區分甲狀腺癌的亞型,而這種區分對於理解GLP-1受體激動劑關聯性背後的生物學原因至關重要;醫療紀錄主要來自保險與行政資料,以及研究對象只包括使用GLP-1受體激動劑治療糖尿病的患者,不涵蓋將該藥物用於肥胖或心血管疾病管理的族群。

專家呼籲,未來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確認這類藥物與甲狀腺癌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並幫助醫療人員在實際治療中做出更全面的評估。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Diabetes Medications Linked to Increased Risk of Thyroid Cancer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