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實用旅遊醫學資訊健康護航旅程 聯新國際醫院新書分享

聯新國際醫院舉辦《旅者健康守護人︱他們的故事》新書分享會,前排左2執行長謝彰文。(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5年04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民眾在準備國際旅行時,都會仔細確認護照、簽證與行程規劃,卻經常忽略了健康評估的重要性。聯新國際醫院於4月10日舉辦《旅者健康守護人︱他們的故事》新書分享會,邀請聯新國際醫院許詩典院長、辰佳健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耿詩佳執行長,以及社區健康發展中心羅錦祥主任,與現場民眾分享航空醫學與出國旅遊健康管理的關鍵知識,期望透過經驗交流,幫助旅客降低健康風險。

聯新國際醫院許詩典院長表示,桃園國際機場醫療中心的服務對象,不限於出國或轉機的旅客,也包含機場工作人員及一般民眾。(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許詩典表示,桃園國際機場醫療中心的服務對象,不限於出國或轉機的旅客,也包含機場工作人員及一般民眾,提供緊急醫療救護、健保門診看診、國際緊急救援、身體健康檢查、航空旅遊醫學諮詢及藥品諮詢等六大類服務。

《旅者健康守護人︱他們的故事》新書展示。(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以旅遊醫學門診為例,透過諮詢,旅客可事先掌握目的地的疫情現況與氣候條件,並依照醫師建議接種相關疫苗,提升自我防護力。針對如高山攀登或深潛特殊旅遊活動,部分國家更要求旅客出具健康證明。許詩典強調,旅遊醫學門診的價值,不僅在於疾病的診治,更在於預先辨識與預防潛在的健康風險。為了確保行程安全無虞,他也特別提醒民眾應提早規劃,在出國前一個月前往諮詢,為旅途做好萬全準備。

聯新國際醫療桃園國際機場照護團隊準備充分醫療器材。(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曾任職過空中醫療急救小組的耿詩佳執行長,則分享了一段難忘的飛行醫療案例。一名80歲的德籍男性旅客,因誤將攝護腺用藥放入託運行李,導致在飛行途中長達四小時無法排尿。受機艙壓力影響,嘗試導尿亦未成功。考量旅客的高齡與語言溝通情況,決定降落在桃園國際機場,航程中他持續監測其體溫與血壓十餘小時,直到降落後將完整醫療紀錄轉交機場醫療中心接手處理,旅客在抵達後獲得適當治療,事後更特別來信表達感謝。

從飛行中的緊急醫療處置到落地後的後續照護,每一個細節都是分秒必爭的挑戰。(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耿詩佳表示,這段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三萬英呎的照護,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挑戰,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連結。

社區健康發展中心羅錦祥主任提醒,旅客除了一般的健康問題外,近期曾接受特定醫療的旅客更需留意。例如,骨折後打石膏的旅客,應選擇伸展空間較大的座位,以降低深層靜脈血栓風險。還有近日接受牙科治療的旅客,由於牙齒填充物,可能在機艙低氣壓環境下膨脹,進而引發疼痛狀況。同樣地,若咳嗽嚴重被判定是頸部皮下氣腫或縱膈腔氣腫的旅客,在未完全康復前,也需遵照醫囑留意是否適合搭機。這些表面看似無礙的狀況,極可能因機艙環境而惡化,因此民眾務必提前評估自身狀況,確保安全。

在新書分享會上,三位作者暢談自身在航空醫療現場的第一線經驗,從飛行中的緊急醫療處置到落地後的後續照護,每一個細節都是分秒必爭的挑戰。透過新書《旅者健康守護人︱他們的故事》,聯新國際醫療桃園國際機場照護團隊希望向旅客傳遞正確的健康知識,確保每一位旅客都能快樂出遊、安心歸來。同時,他們也期許未來的航空醫學領域能夠更加完善,讓高空中的醫療服務更進一步,為旅客提供更周全的健康保障。◇

責任編輯:黃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