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居家生活

台灣名列東亞最幸福國家 一起吃飯是原因?

有專家說,一起用餐與幸福感呈現正相關。圖為三代同堂的家庭一起用餐。(Shutterstock)

【大紀元2025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報導)依據聯合國在上個月發布的2025年《全球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在參與排名的147個國家地區中,台灣名列第27名,蟬聯東亞冠軍。有專家說,相較於日本和韓國等其他東亞國家的居民,台灣人比較常一起吃飯,這是他們感覺比較幸福的原因之一。

聯合國在每年3月發布的《全球幸福報告》係基於GDP水平、預期壽命、社會自由、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Gallup World Poll)等一系列參數,針對大約150個國家進行排名。

在今年的《全球幸福報告》中,芬蘭再度位居第1名,這是自2018年以來,該國連續8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點擊這裡可以看各個國家地區的排名)

而今年名列第27名的台灣比去年進步3名,同時也是亞洲國家中的第3名,僅次於以色列(全球第8名)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或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全球第21名)。若以東亞來看,台灣還是穩居冠軍寶座,超越日本(全球第55名)和韓國(全球第58名)等其他東亞國家。

共進餐點是幸福感的決定因素之一

據CNBC網站報導,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幸福研究中心(Wellbeing Research Centre)主任暨2025年《全球幸福報告》編輯德尼夫(Jan-Emmanuel De Neve)說,今年的報告促使他們檢視健康和財富等傳統決定因素之外的因素。事實證明,共進餐點和信任他人比預期的更能預測幸福感。

這份報告指出,共進餐點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與收入和失業的影響相當」,而比較常與他人共進餐點的人,其生活滿意度「顯著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德尼夫舉台灣為例說:「台灣人說,他們比較常一起吃飯。」

一對母女在餐廳一起用餐。(Shutterstock)

德尼夫提到,就平均而言,台灣人在7頓晚餐中有5.5頓和別人一起吃,7頓午餐中有4.7頓和別人一起吃,合計14頓飯中有10.1頓是和別人一起吃的,這使他們在這方面排名全球第8名。

相較之下,南亞和東亞等其它地區共進餐點的次數就比較低。

該報告說:「過去的研究發現,東亞國家獨自用餐的現象正在增加,尤其是在日本和韓國。最常被引用的兩個原因是單身家庭的增加和人口老化。」

德內夫說:「在這個社會孤立和政治兩極分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找到讓人們重新坐在餐桌前的方法——這樣做對我們個人和整體的幸福感至關重要。」

共進餐點與幸福感呈現正相關

參與2025年《全球幸福報告》編製的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經濟學助理教授普拉蒂(Alberto Prati)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說,他們發現,共進餐點與幸福感幾乎在所有地區都有顯著的正相關。

普拉蒂表示,不僅比較常共進餐點的國家有比較高的幸福感,即便在比較居住在同一國家的不同居民時,結果也是如此。換言之,在相同國家中,常共進餐點的人會有比較高的幸福感。

一對年老夫婦在用餐。(Shutterstock)

對於社會科學家而言,共進餐點的頻率可作為社會連結(人們彼此互動和聯繫的方式)的指標。有別於人們對社會福祉主觀感受的衡量標準,共進餐點的次數為他們提供了具體的衡量標準,可作為其分析的基礎。

雖然人們對友誼的解釋或對親密關係的看法可能會隨著時間或國家的不同而改變,但與他人共進餐點的次數卻不會。

當然,比較常與人共進餐點的人在許多其它方面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即便考量性別、年齡、收入、獨居以及滿足基本食物需求的能力等因素,共進餐點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仍然很強。

普拉蒂說,現代人獨自用餐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他舉例說,相較於2003年,現在18至24歲的美國人在一天中每餐都獨自吃飯的可能增加了90%。

他們也發現,在一天中與別人至少吃一頓飯的美國人,當天的幸福感比較高,壓力、痛苦和悲傷程度比較低。

他總結說,在當今世界,孤獨越來越被認為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重新思考我們圍坐在餐桌旁的方式和頻率,也許是減少社會孤立和提高幸福感的實際解決方案。

因此,如果你明天沒有午餐計畫,也許這是你向某人發簡訊說,你想多花點時間陪伴他(或她)的好時機。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