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板球》影評:找回初心 人生沒有真正的失敗

文/甄宇
《籃板球》影評:找回初心 人生沒有真正的失敗。(乾淨世界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籃板球》(英文片名Rebound,又譯《魯蛇大翻身》)是一部2023年的運動劇情片,講述了菜鳥教練接手瀕臨解散的高中籃球隊,帶領六名球員闖入全國高中籃球賽決賽,從不被關注的球隊變成最受矚目球隊的熱血青春故事。影片改編自韓國釜山中央高中籃球隊的真實經歷,堪稱現實版《灌籃高手》。

電影開篇直接勾勒出釜山中央高中籃球隊的弱旅形象——教練來一個走一個,稍微展露頭角的球員就會被挖走,剩下幾乎沒有能打球的,籃球隊屢戰屢敗,看不到希望的球隊幾乎要被解散。那麼,奇蹟是怎樣發生的?

弱旅逆襲 教練與球員的共同成長

瀕臨滅隊之際,25歲的公益勤務要員(韓國一種不當兵的兵役形式)姜陽鉉接下教練一職。沒有執教經歷的教練與缺員球隊的組合,讓幾乎所有人期望只要不解散球隊就好。但姜陽鉉畢業於釜山中央高中,是當年校籃球隊奪冠時的最有價值球員,這樣的經歷不僅為教練角色的專業成長提供合理基礎,也為關鍵時刻的心態轉變埋下伏筆。

在尋找球員組隊的情節中,既有「踏破鐵鞋」的苦功,也有因苦功得來的偶遇。新成員中,兩名主力曾有舊怨,重逢時的對立表現不僅引發觀眾對角色過往的好奇,也對二人如何冰釋前嫌浮想,為後續情節發展提供張力。

為了迎接組隊後首次比賽,除了突擊訓練,姜教練還制定了專門戰術來發揮現有優勢。然而賽前球員的重大變故、教練自身的不成熟以及球員間矛盾爆發導致的意外,導致球隊首次出征便遭遇重大挫折。

如何走出挫敗成為影片中角色成長的關鍵。作為球隊的靈魂人物,姜教練首先完成了自我反思與心態轉變。在逐一找回球員的同時,球員個人和球隊整體也隨之完成了大部分心態轉變。此後,無論是教練對待球員,還是球員對待訓練,以及球員之間的配合都與挫敗前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也為今後賽場上的表現做出合理鋪墊。

新學年開始,兩名新生球員加入,明線上為球隊增加了主力球員和球場活力,暗線上為日後的賽場驚奇埋下伏筆,並在高潮時刻為影片增添勵志色彩。

隨著球員與球隊共同成長,球員之間越來越默契,有間隔的球員完全釋懷,為夢幻組合做好鋪墊。曾被視為弱旅的釜山中央高中,以全勝戰績通過預賽。在沒有替補球員的情況下,球隊一直闖入決賽,成為整個賽季的無冕之王。

雖然每場比賽都必須打滿全場的艱辛貫穿始終,但找回打籃球的初心——對籃球的熱愛,以及不對勝負過分執著,讓球員們珍惜並享受著每一場比賽、每一次能夠打籃球的機會。過程中,他們不懼怕暫時的失敗與落後,抓住籃板球,互相配合,創造新的機會,不留遺憾地打完比賽。其間球員們所展現出來的化不可能為可能的驚人意志力,不僅在比賽中成就了球隊,也讓結尾呈現給觀眾的歷史見證水到渠成。

真實經歷改編 比《灌籃高手》更曲折精彩

球場是青春逐夢的地方,本以為只在動漫《灌籃高手》裡才有的故事,竟然在現實中發生了。據導演張恆俊披露,影片《籃板球》中百分之九十的事情都在現實中發生過,電影與現實的最大差別就是把大約三年時間發生的事情濃縮在一年裡。

決賽時,小前鋒裴奎赫對後衛兼隊長千奇範說「讓我最後好好用一次」的時候,有著跟《灌籃高手》中櫻木花道說「而我呢,只有現在了」同樣的悲壯。其實,電影《籃板球》中,釜山中央高中亞軍之路的難度比《灌籃高手》裡湘北隊還要大,因為湘北隊至少還有幾個替補球員坐在板凳上,只是出場陣容是否足夠強大;但釜山中央高中隊自從鄭鎮旭被撞傷後,其餘每個人都得打滿整場,完全沒有休息輪替。他們所展現出來的不懈拚搏的運動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力,讓觀眾既感動,又震撼,還有疼惜等多重情感體驗交織在一起,引發強烈共情。

影片《籃板球》中教練與球員室內訓練的鏡頭都是在釜山中央高中體育館實景拍攝。比賽畫面大都在視線高度,看上去好像觀眾在與球員一起打球。隨著戰況逐漸升溫,電影用流暢的運鏡和富有節奏感的剪輯,使畫面具有強烈的帶入感,尤其是你來我往、分秒必爭的追分戲碼,讓觀眾常常不自覺地為球員們捏一把汗,又在比分差距逐漸縮小時感到振奮。

影片中所有飾演參賽球員的演員都顯示出純熟籃球技巧,無論是跑位、擋拆、過人、空中接力,還是上籃、三分球,以及灌籃等,動作自然流暢。場上調度與配合、籃板爭奪、進攻與防守,都如真實比賽般逼真。此外,有一位資深籃球評論員扮演電影中的比賽解說員,解說的內容、語速與節奏把握極有臨場感,也讓不熟悉籃球的觀眾能夠輕鬆跟上比賽節奏,並通過簡單的敘事輔助推進劇情。

最值得一提的是片尾呈現的內容,讓影片的真實感爆棚,彷彿每位觀眾都成為釜山中央高中籃球隊這段逆襲歷史的見證人。尤其是伴隨著片尾曲副歌部分高昂激越的旋律,一個個精彩歷史瞬間與現狀相互關聯著呈現在鏡頭前,讓人有幾欲落淚的欣慰與感動。正如歌中所唱:「今宵,我們青春年少,讓我們家喻戶曉,我們可以比太陽更光芒閃耀。」

喜感平衡賽事緊張感 敘事張弛有度

敘事方面,導演和編劇為影片添加了濃郁的喜感,雖然個別橋段有點油,但整體上成功平衡了賽事的緊張感,讓節奏更輕盈。

作為球隊的靈魂人物,安宰弘詮釋的姜陽鉉教練形象鮮活生動,不管是可愛的竊喜,還是被撞破的自語,抑或帶上裝凶的面具,常讓人嘴角上揚;跟裴奎赫在警局的橋段,還有賽場上跟球員搞笑式互動與激勵等,都令人忍俊不已。

影片在敘事節奏和場景轉換安排上極富匠心。例如,先是千奇範父親聽姜教練電話中說出韓俊英的名字,然後接轉李老師描述韓俊英作為旁白,用背光鏡頭刻畫球場上的韓俊英,既增加面目模糊帶來的神祕感,又能讓腦後的光線如燈塔般耀眼,烘托角色份量。隨後鏡頭切換到李老師的動作與表情,再次用喜劇色彩平衡了鏡頭的角色份量,同時輕快推進劇情,既介紹了韓俊英,又讓千奇範做出同意加入球隊的決定水到渠成。

影片後半程緊緊圍繞賽事展開,有不少熱血青春又緊張刺激的比賽場景,但鏡頭呈現絲毫沒有單調感,每場比賽有不同的球員和事件成為焦點。賽事進程扣人心弦,又不過分著墨,敘事張弛有度,可圈可點。

收尾階段,影片並沒有像決賽上半場那樣刻畫賽事,而是用旁白加上少數鏡頭向觀眾交代下半場結果。即便如此,通過上半場與下半場分差的比較,足以讓觀眾自己腦補出比賽的激烈程度和釜山中央高中球員們所展現的不懈拚搏與驚人的意志力。這種呈現,讓敘事跳脫平淡,巧妙地避免了鏡頭疲勞感,同時又非常自然地過渡到影片最後的見證部分。

結語

就像釜山中央高中籃球隊的逆襲一樣,《籃板球》的製作也非一帆風順。製作公司從2012年開始企劃,中間曾一度因為投資問題而陷入停滯,到2022年才得以完成拍攝。估計受預算限制,又需要在籃球和比賽真實性上有足夠保障,影片在角色內心塑造和成長背景的刻畫上略顯單薄,但濃郁的喜劇色彩又為影片增添了不少娛樂性。

釜山中央高中籃球隊的經歷當年曾經在韓國引起轟動,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特質為《籃板球》加分不少。像《籃板球》這種關於夢想和意志力的故事,既溫馨,又令人振奮,適合各個年齡段的觀眾,可獨自品味,亦可闔家觀賞。

觀影鏈接:https://www.ganjingworld.com/s/znqwnbvD4y

責任編輯:孫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