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侯駿霖台灣台北報導)台積電大舉投資美國1千億美元,以建造3座新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及1座研發團隊中心。電電公會5日表示,台灣仿效日本模式,加大對美投資,半導體晶片成為重要外交籌碼,但台美貿易順差仍大,後續應關注美豬、美牛、汽車關稅議題,是否調降。

電電公會、新東向聯盟5日舉辦「創新台灣、國際新局 」論壇,討論川普2.0來襲,台灣半導體與科技業的應對之道,以及強韌民主供應鏈,打造安全、可持續的全球合作網絡。
電電公會常務監事游文光5日指出,過去川普第一任期,蘋果供應鏈大部分在中國,筆電大約八成在中國生產供應,貿易戰開打到拜登任期的8年期間,其實關稅對台灣產業很好,台商回流高達新台幣1兆多元,反而應該擔心台灣電力是否充裕,不阻礙國內產業的發展。
游文光說,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美東時間3日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千億美元(約新台幣3.3兆元),觀察是美台政府之間的協商,台灣也效仿日本擴大美國投資策略。日本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日前宣布要對美國投資1千億美元用於AI、數據中心,並在川普執政的4年間增至5千億美元。
不過,美國商務部發布最新數據,2024年台灣對美國貿易差高達73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較2023年的478億美元,大幅成長55%。游文光認為,台灣貿易順差非常高,仍有許多問題待解,例如美豬、美牛問題,還有對美汽車關稅高達17.5%,與美國對台灣課徵2.5%,有極大落差,是可以思考調降的方向。
墨西哥成美國關稅打擊目標 專家:防紅色供應鏈
針對川普關稅的大戰略,游文光表示,「墨西哥是海嘯第一排,美國最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紅色供應鏈入侵」,他曾經到過墨西哥工業區,當時已遍布中國大陸的廠房。為躲避關稅,華為至少派5千人駐點、海康威視派3千人,中南美洲電信也都使用華為系統,因此被川普重點打擊。
新東向聯盟協進會祕書長鄭宗宜指出,台積電不但在美國加大投資,也在日本熊本、捷克布拉格進行多元半導體布局,在國際上是展現台灣價值的機會。他說,台灣產業可以協助國際產業鏈的智能車、無人機、機器人等。
鄭宗宜透露,現在歐洲機要的電池模組,也不用中國製的控制系統,也是台灣的機會,最佳劇本是能用「美國人的錢來做美國市場」,讓台灣邁向國際,這是一個目標。不過,台灣產業想走入國際化,非常欠缺人才的培育,政府必須要盡速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鄭宗宜也談及,台灣只有國發基金,可以投資的規模遠遠不夠現在的發展趨勢,例如中東、新加坡都有主權基金,甚至韓國政府預計設立340億美元基金,用來支持晶片、汽車等戰略產業,走得比台灣還快,台灣除了本地資本外,未來是否能與美國那斯達克對接,也是關注焦點。◇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