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謝茹慧澳洲阿德萊德編譯報導)南澳越來越多的房產買家省略購房前的驗房環節,業內監管機構對此表示擔心,並警示這可能會導致買家日後付出高昂代價。
來自《廣告人報》的報導,知名售房中介集團Ray White南澳公司的首席拍賣師莫利斯(John Morris)近日表示,他發現越來越多的買家,尤其是年輕買家為了省錢放棄驗房。他從年初到現在已經主持了逾70場拍賣會,有的拍賣會競標人數超過十組,但持專業驗房報告的寥寥無幾。他說多數買家都抱著僥倖心理,知道這樣做有風險,但「希望房子不會有任何問題,即使有問題,修復成本也不會高過驗房費用」。
莫利斯回憶說,在數年前這波房市繁榮期剛開始時,一名參與拍賣的競標者告訴他,他們花了上萬元驗房,結果卻沒能在競價中勝出。他發現自那以後,帶著驗房報告競價的買家越來越少。他說:「在我主持的拍賣會中,有驗房報告的物業只占很小的比例,即使有驗房報告的拍賣會,競標者中做過驗房的也極少。」他解釋說,每場拍賣會平均有6至7名競標者,在對物業做過驗房的拍賣會上,通常也只一個競標者持有驗房報告。
莫利斯建議潛在買家可以聯繫Before You Buy公司獲取驗房報告。該公司的驗房報告通常由現任業主即賣家下單,成交後再由買家支付驗房費。他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這意味著買家即使參加10場拍賣,也只需為成交後的那套物業支付驗房報告費,但能獲取10套房的驗房報告。
不過,莫利斯也承認在當前的賣方市場下,物業掛牌後一般在很短時間內就成交,驗房很可能會導致錯失機會。他說:「無論是公開拍賣還是通過私人協議售房,物業上市天數都很短,買家出手得快,往往在還沒有做好功課前就得提交書面出價。」他認為,在市場態勢逆轉進入買方市場之前,大多數買家仍會選擇省略驗房。
南澳不動產協會(REISA)的法規和行業顧問愛德華茲(Paul Edwards)警示,不驗房就買房是一個「很愚蠢的做法」。他解釋說,驗房能讓買家對房屋質量和安全放心。「如果沒有驗房,那麽風險由買家承擔。」
他對買家的建議是,對物業信息掌握得越多越好,即使是相對新的物業,也應該請專業驗房師檢測。此外,如果買房是為了投資,驗房能確保物業符合最低的出租標準。
SBS曾分享了一個花小錢驗房避免大損失的真實案例。一名買家在買房前請建築檢測師做了驗房,發現出具的驗房報告與房產中介提供的驗房報告有很大差別。賣家報告只提供了「非常基本」的信息,稱「房子沒問題,可以入住」。但買家自己請驗房師出具的報告顯示,房子的某些區域可能含有石棉,而其它區域容易滋生黴菌並易受白蟻侵害,其中一間房間「不適合居住」,陽臺不符合建築規範等。報告估計的修復費用超過10萬澳元,並建議「拆除並重建可能更合適」。
各州對驗房師資質的要求不盡相同。在南澳州,驗房師不必獲得資質許可,但如果他們的行為違法或不公平,將會面臨處罰。
驗房師根據買家需求開展不同類型的檢測,最常見的是建築檢查、害蟲檢查、石棉檢查、游泳池檢查和太陽能系統檢查等。其它檢查的問題包括屋頂故障、天花板滲漏、牆體薄弱或開裂、地基受損、黴菌問題,以及防水不足等。
責任編輯:陳紫雨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dajiyuan.com.au
(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