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9歲的倫敦建築工人不慎踩到一根15厘米長的釘子上,釘子刺穿了他的鞋底,他頓時感到極度的疼痛。
這名男子被緊急送往急診室,並接受了鎮痛藥物注射。然而,當醫生拔出釘子並脫下他的鞋時,他們驚訝地發現他的腳完好未損——釘子恰好從腳趾間滑過,並未刺入他的腳。
這起發表於1995年《英國醫學雜誌》(BMJ)的著名醫學案例凸顯了疼痛的神經可塑性,即大腦可以在身體沒有實際損傷的情況下觸發疼痛信號。
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Anschutz Medical Campus)內科助理教授、臨床心理學家尤尼‧阿沙爾(Yoni Ashar)表示,這名建築工人的大腦在感知到危險時產生了疼痛,而當它意識到沒有危險後,疼痛便停止了。
「所有痛感都是由大腦產生的,無論這種疼痛是否與真實受傷有關,痛感本身是真實存在的。」阿沙爾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
神經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的疼痛路徑與情緒——例如對疼痛的恐懼或預期、心理壓力以及創傷——緊密關聯並受其影響。因此,處理情緒對於治療持續性疼痛(即慢性疼痛)至關重要。
認識並釋放被壓抑的情緒,包括對疼痛恐懼的信念,會幫助大腦重新連接神經通路,使其「忘卻」慢性疼痛。
疼痛源自你的大腦
疼痛是大腦發出的一種警報信號,用於提醒身體可能存在的危險。根據「預測編碼」(predictive coding)模型,大腦可以在實際受傷時產生疼痛,也可以基於恐懼、預期或過去的疼痛經歷來預測疼痛。這進而導致恐懼與疼痛相互強化的循環,從而延長疼痛的持續時間。
大腦是一個獨特的器官,因其具有可塑性,即能夠改變自身並形成新的神經連接。這種可塑性使我們能夠學習新的技能、語言,甚至從中風等腦損傷中恢復。然而,阿沙爾指出,神經可塑性同樣意味著大腦能夠習得疼痛,使其持續存在。
阿沙爾表示,壓力、抑鬱或焦慮會讓大腦保持高度警覺,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
長期處於這種高度警覺狀態會導致壓力激素釋放到血液中,使大腦即使在沒有真正威脅的情況下也會變得異常警惕,進而發送錯誤的危險信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錯誤信號會在神經系統中固化,最終導致慢性疼痛。
「好消息是,我們可以利用同樣的可塑性來幫助大腦『忘卻』疼痛。」阿沙爾表示。
紐約神經醫學家亞歷杭德羅‧森圖里昂博士(Dr. Alejandro Centurion)告訴《大紀元時報》,儘管某些神經系統疾病確實會引發慢性疼痛,但許多慢性疼痛往往與結構問題無關,而是與情緒因素有關。
森圖里昂指出,當人們有意迴避自己不願面對的情緒壓力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在潛意識層面,這種情緒困擾會通過身體症狀表現出來。他說,腰背痛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表現形式,以此使大腦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疼痛上,而忽略情緒上的不適。
傳統中醫及阿育吠陀醫學早已認識到身心之間的聯繫,認為情緒、能量和身體健康是緊密相連的。如今,現代醫學研究正在驗證神經可塑性、壓力和情緒在慢性疼痛和疾病中的作用,促使人們對健康形成更為全面的理解。
腰背痛的身心關聯
腰背疼痛在世界範圍內是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森圖里昂的說法,大約20%的美國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而慢性背痛影響了接近10%的人口,其中約有90%的慢性背痛沒有顯著的結構性原因需進行手術干預。影像檢測通常顯示椎間盤存在「正常的與年齡相關的變化」。
關於慢性疼痛的神經學研究表明,「醫學界正逐步認識到,慢性背痛會受到大腦疼痛處理系統、壓力及情緒的影響,」他說。
除了用於治療慢性疼痛的藥物,如類固醇和非類固醇抗炎藥物以及阿片類藥物等止痛藥外,研究表明,一些以身心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方法,如疼痛再處理療法(PRT)、冥想和氣功(通過運動來調動能量)能通過鎮靜神經系統並重新連接大腦的疼痛通路,有效緩解慢性背痛。
身心醫學的先驅之一,已故醫生約翰‧E‧薩爾諾(John E. Sarno),稱情緒引發的疼痛障礙為緊張性肌炎綜合徵,也稱身心綜合徵。包括吉米‧坎摩爾(Jimmy Kimmel)、霍華德‧斯特恩(Howard Stern)、拉里‧戴維(Larry David)和安妮‧班克羅夫特(Anne Bancroft)等在內的多位知名人士都曾公開表示,在參閱了薩爾諾的書籍後,他們的背痛得到了治癒。
在他的書《治癒背痛:身心連接》(Healing Back Pain: The Mind-Body Connection)中,薩爾諾提供了12個日常提醒,來幫助人們控制慢性疼痛,包括:
• 我的身體是正常的,沒什麼可怕的。
• 疼痛是一種無害的感覺,它讓我轉移注意力,不去面對困難的情緒。
• 我壓抑的憤怒是導致情緒問題的關鍵。
• 掌控一切的是我,而非我的潛意識。
• 我將專注於心理層面,而不是身體層面。
這種方法的核心技巧包括正念冥想、積極的自我暗示,以及寫日記。
擁有超過20年經驗的神經學醫生森圖里昂回憶起一位患有慢性腰背痛的患者,該患者通過採用薩爾諾的方法得到了緩解。這位患者在此前一直備受慢性疼痛的折磨,並嘗試過物理治療和多種治療方法,但均未取得明顯效果。
通過日常提醒以及理清疼痛與情緒間的關聯,患者意識到自己多年來一直對母親積壓著不滿和怨恨,他認為母親在分配家產時對他不公。當該患者最終決定放下心中的不滿時,他的慢性疼痛也隨之漸漸消失。
在另一個案例中,一位來自倫敦的年輕生物化學學生查莉(Charli)在一部短片中講述了她是如何從兩年多的慢性背痛中恢復過來的。她甚至嘗試過高劑量的阿片類止痛藥,但都沒有效果。
查莉在之後開始按照身心療法寫日記。甚至在自己意識到之前,寫日記已幫她釋放了自早年起便積壓的情緒,而這些情緒的積累加劇了她的緊張感及壓力。起初,她覺得寫下那些讓她惱火的事情毫無意義。不過她提到,在寫日記時,情緒常常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此前她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些情緒的存在。這一過程幫助她排解了情緒,與此同時她感到疼痛開始逐漸消失。
現在,每當她感到新的身體症狀時,她首先會審視內心,提醒自己察覺當下的感受。她把疼痛看作是身體傳遞的信息,提醒她「關注某些她可能一直忽視的東西」。她說,人類的身體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大得多,而我們內在有足夠的方法來幫助自己。
神經科學與心理學專家擴展了薩爾諾的身心原則,將神經可塑性和與壓力有關的疼痛研究應用於管理慢性疼痛等症狀。其中一種基於證據的治療方法是疼痛重塑療法(pain reprocessing therapy),它通過重新連接大腦的方式來「忘卻」慢性疼痛。
疼痛重塑療法
疼痛重塑療法(PRT)旨在減輕或消除慢性疼痛。它採用多種方式幫助人們重新訓練大腦,以將慢性疼痛視為一種安全性的感覺,而不是一種傷害。
體徵追蹤(Somatic tracking)是PRT療法的核心方式之一,它鼓勵患者帶著好奇心觀察自己的疼痛,並將其重新概念化為無害的身體感覺。患者被引導參與日常活動,如走路或彎腰,這些活動可能是患者因懼怕疼痛而一直迴避的行為。他們通過重構對疼痛的認知,重新評估疼痛感,將其視為安全的感覺。最後,PRT療法會針對疼痛中的情緒成分——患者被引導去識別並處理自己的壓力、焦慮和過去的創傷,同時培養積極的情感。
PRT療法有助於患者打破疼痛-恐懼的循環,並重構大腦的神經迴路。
在2021年,阿沙爾及其團隊進行了首個研究PRT對慢性背痛患者影響的臨床試驗。神經成像顯示,接受PRT的參與者大腦中與疼痛處理相關的幾個區域的活動出現明顯減少。
結果顯示,PRT組中有66%的患者在為期四週的治療後疼痛消失或近乎無痛,而在安慰劑組中,這一比例為20%,在常規護理組(他們在試驗期間繼續接受原有護理,而沒有接受任何其它治療)中,這一比例僅為10%。在隨後為期一年的隨訪中,患者的健康狀況基本保持良好。

在完成PRT治療後,參與者接受了關於他們經歷的訪談。他們將疼痛與情緒的聯繫描述為治療的關鍵部分,並表示PRT幫助他們區分了兩種疼痛:即由身體傷害引發的疼痛和由情緒不適引起的疼痛。他們在對疼痛的認知上發生了轉變。
阿沙爾表示,人們常常將慢性疼痛歸因於身體因素,如年齡、體重、姿勢或舊傷,而PRT旨在改變這些歸因。
氣功練習與冥想
氣功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傳統身心鍛鍊方式,包含緩慢運動、呼吸技巧以及專注的正念和冥想,旨在幫助平衡體內的能量(稱為氣或生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除了身體方面,氣功還注重培養個人的內在本性以及慈悲和寬容的精神,指導人們放下負面情緒,並擁抱積極的一面。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氣功練習因其對多種健康問題的益處而在全球範圍內廣受歡迎,其中慢性腰背痛便是其中之一。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患有慢性腰背痛的美國退伍軍人在進行氣功練習後,疼痛出現了顯著改善。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參加了為期八週氣功練習的參與者在所有與疼痛相關的結果上都有顯著改善,包括疼痛強度、與腰背痛相關的不便及睡眠障礙。
此外,一項每週進行不到兩小時正念練習的臨床試驗顯示,慢性背痛患者的身體不便情況與生活質量出現明顯改善,超過80%的參與者表示在八週後疼痛症狀立即有所緩解。
阿沙爾表示,非藥物療法,例如疼痛重塑療法及相關治療,或許能對這一棘手的醫療保健問題產生巨大影響,其提供了「一條有希望的前進道路——從慢性疼痛中康復是可能的」。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Your Pain May Be Neuroplastic–‘Train’ Your Brain for Relief。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