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獻血的人可能不僅僅是在幫助他人。新的研究表明,定期獻血會產生有助於健康血細胞生成的基因突變,從而降低血癌風險,這為經常擼起袖子捐血的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健康益處。
血細胞中的基因突變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體內的細胞,包括血細胞會自然積累突變,從而增加罹患癌症等疾病的風險。
在《血液》(Blood)期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決定探明定期獻血是否會影響這一過程。該研究比較了兩組健康的六十多歲男性獻血者:其中一組在四十多年內獻血超過100次,另一組則僅獻血約5次。
研究人員組織了217名經常獻血者及212名偶爾獻血者,並分析了他們的血液幹細胞與成熟血細胞的基因。
與偶爾獻血者相比,經常獻血者的血液幹細胞中出現了與白血病風險降低,以及對壓力適應能力增強有關的基因變化。
在兩組獻血者中,細胞都出現了DNMT3A基因的變化,而該基因與白血病有關。但在經常獻血者中,這些基因變化的位置不同於通常在白血病患者中觀察到的突變位點。
為探明這些基因變化的影響,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培養的人類幹細胞中編輯了DNMT3A基因。這些幹細胞或是擁有白血病患者中常見的基因變化,或是出現經常獻血者中的基因變化。
這些細胞在兩種環境中培養:一種環境中含有促紅細胞生成素(EPO),這是一種在獻血後增加並刺激紅細胞生成的激素,另一種環境則含有模仿感染的炎症物質。
攜帶經常獻血者常見突變的細胞在EPO環境中生長良好,但在炎症環境中生長不佳。與此相反,攜帶與癌症相關突變的細胞在EPO環境中的生長較差,在炎症環境中則生長較好。在癌症中,慢性炎症會促進腫瘤生長並使癌症預後惡化。
研究團隊隨後將具有這兩種突變的人類幹細胞移植到小鼠體內。
其中一些小鼠接受了抽血處理,並注射了EPO,以模擬獻血時的壓力境況。
攜帶經常獻血者突變的細胞正常生長,並生成健康的紅細胞。另一方面,癌症相關突變導致白血球數量顯著增加,而這通常是炎症的表現。
當人們獻血時,他們骨髓中的幹細胞會產生新的血細胞以替代失去的細胞。這些幹細胞的活性會受到環境壓力因素的影響。
經常獻血或失血會促使這些幹細胞專注於生成健康的新血細胞,從而降低白血病的風險。
「我們的研究作為一個有趣的案例,它充分揭示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基因是如何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造血幹細胞實驗室(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Laboratory)組長、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多米尼克‧博內特(Dominique Bonnet)表示。
不過她也提醒道,由於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因此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確立獻血與減少白血病前突變之間的明確關聯。
該團隊計劃進一步探究不同的突變如何影響白血病的發展,以及是否可以將其作為未來的一項治療靶點。
獻血的雙重益處
「血液的需求幾乎影響到我們所有人,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美國紅十字會的一位發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告訴《大紀元時報》。
發言人表示,志願者獻血對於現代醫學來說是不可替代的,每年都能夠拯救無數的生命。一次捐獻可以幫助車禍受害者、癌症患者以及那些接受複雜手術的病人。
但是,獻血不僅僅是在幫助他人,捐血同樣也對捐獻者有益。
一些證據表明,參與幫助行為並從幫助他人中獲得目的感的人,確實不太可能患上各種健康問題,包括心臟問題。雖然無私與心臟健康之間並沒有像與藥物一樣存在明顯的關聯,但參與無私行為通常能減少壓力,而慢性壓力是誘發心臟病的主要風險因素。
此外,無私行為通常涉及社交互動,而這有助於增強社會聯繫。積極的社會關聯有助於心臟病風險的減低。
「通過獻血,你實際上是在進行一次小型體檢。」紐約-長老會醫院的威爾康奈爾醫學中心(NewYork-Presbyterian | 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輸血醫學主任羅伯特‧德西蒙(Robert DeSimone)醫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根據紅十字會的說法,捐獻者的生命體徵會被記錄在檔案中,包括血紅蛋白水平、脈搏和血壓。這有助於監測高血壓等健康狀況,並且可以與捐獻者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共享這些信息。
此外,獻血還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德西蒙補充道,定期獻血與血壓降低以及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減輕有關。
這種關聯的原因在於,高血紅蛋白水平會增加血液粘度,進而增加血栓、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通過獻血降低血紅蛋白水平,捐獻者因此會減少他們的心血管風險。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Frequent Blood Donation Linked to Beneficial Genetic Changes。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