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03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龍芳台灣基隆報導)「神韻演出富含正向的內涵,有它的意義在裡面;她傳遞了希望,希望人性能夠朝這方面發展。」兒童文學作家林煥彰觀看神韻後表示,「當現實社會、整個世界都很糟糕時,我們更需要彰顯(『真、善、忍』)普世價值,往善的方向發展。」
2025年3月23日午間,神韻環球藝術團在基隆表演藝術中心進行當地最後一場演出。睽違十餘載後,林煥彰在友人陪同下,再度進場觀賞神韻。「今天我們特地從宜蘭過來,聽說這個場一票難求,真的很不容易。」他微笑道。
年逾八旬的林煥彰,是台灣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詩人,其著作涵蓋詩歌、兒童文學、散文、史料、評論等。他一生致力於兒童文學的推廣與創作,不僅獲獎無數,作品更被做為教材,並譯成多國語言。
舞台天幕設計讓傳統故事創新呈現 令人感動
「這個(舞蹈藝術),我是外行的。不過對於傳統故事,像《西遊記》、牛郎織女等,我是耳熟能詳的。」初次看到舞台演出結合三維動態天幕,他不由眼睛大亮,「雖然人們現在都不講鵲橋了,但現代技術卻讓它立體(重現)。感覺這是一種創新的表現方式。」
「其實我不常看這種演出,而今卻發現各種表演藝術不斷在進步。神韻這個舞蹈、戲劇,已然嶄露在世界舞台,跟西方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他強調,「尤其那幾個經典的故事,有別於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戲劇,那些地方劇種雖都演過,但感覺上就很不一樣。」
「我真的很感動!這個感動是很個人(直觀)的,是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比如說:我們今天很多人來觀看神韻,雖說每一場都很受歡迎,但那心中的感動必是各有不同的。」他表示。
林煥彰直抒心中的驚豔與震撼,「我喜歡的東西本就不太一樣。我們通常都是閱讀文字。可這神韻卻是立體的、(帶有多重)聲效的,整個現場演出又不同」,「就說那幾千年前的神話故事,竟在眼前舞台生動地呈現,栩栩如生地似臨現場。這個感受也很不一樣。」
神韻鼓舞人心 傳遞普世價值
二度觀賞神韻,林煥彰用心領略箇中底蘊,「神韻傳達了很正向的內涵——比如『真、善、忍』。若以宗教觀點來講,那是一種宗教的精神。她傳遞了一種希望,希望人性能夠朝這正面發展。」
有感於神韻巡迴全球演出,引領人們回歸傳統。他表達讚佩與期許,「當現實社會、整個世界都很糟糕時,我們更需要彰顯(『真、善、忍』)普世價值,往善的方向發展。這絕對是必要的!」
他進一步說明道,「當然,這『善、美、忍』是永遠的普世價值,它不侷限於某一個時期。就政治層面來看,置身台灣的我們,雖然看似快被淹沒了,好像沒有能力改變。但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人性向上、求真的這一步。」
面對神韻復興文化的恢弘志業,他慨嘆道,神韻古典樂舞、包括其它文學藝術,皆可啟迪人的善念善行,「但是,如果人自己本身不去了解、不去接觸、不去崇尚『真、善、忍』,你又能怎麼樣?」
「即便當下沒有辦法做判斷,我們還是能夠從(神韻演出)中感受到(改變的)機會,甚至往理想的實現邁進,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再次強調。
「我覺得那份美善要發自內心!每個人都要懂得自己,把這一部分呈現出來,去做對別人有益的事。」他表示,「此時,我們只能向這方面發展,在既有教育上,不能一味說教。我們要傾盡一切努力,擁有共同的理想,盡力去做好。」
責任編輯:施慕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