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府售大筆市有地惹議 議員籲設地上權活化
議員指台中市府6年來已賣出252筆市有地,總價值高達13.9億元,面積相當1.43個中央公園。(陳俞融議員辦公室提供)
【大紀元2025年03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台中市府近6年出售大筆抵費地、配餘地及市有非公用土地,引發外界關注。市議員陳俞融23日指出,根據台中市政府市有非公用土地處分情形及相關土地出售清冊發現,6年來已賣出252筆市有地,總價值高達13.9億元,面積相當1.43個中央公園。她批,市府賣地速度之快,造成市有資產加速流失,建議應優先考慮透過設定地上權、租賃等方式活化土地。
陳俞融說,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盧秀燕市府從108年到113年,平均每年賣出約2.32億元的市有非公用土地。其中盧在剛上任第一年的土地出售量,就佔了任內的50%,凸顯市府在土地處分政策上的失衡,與缺乏整體規劃。
陳俞融表示,回顧台中市升格直轄市對市有土地的處分歷程,胡志強市長任內四年賣出493筆,總額約26.54億元,年均賣地6.63億元。如今盧市府再度加大土地出售力道,顯示藍執政團隊很擅長賣地。
陳俞融指出,不只市有非公用土地,近年台中多項重劃區接近完成,但盧市府卻連年大賣抵費地及配餘地,背後也爭議不斷。她舉,日前市府標售水湳、十三及十四期配餘地、抵費地,總標售底價達747億元創新高。市有土地是市府進行都市發展規劃的關鍵籌碼,市府不應把賣地當成增加市庫收入的捷徑,應思考如何透過創新的土地活化方案,讓每塊地都能發揮最大效益。她呼籲市府應以更宏觀的視野規劃市有地的利用,而不是一味地賣地換取短期收益。
陳俞融建議,針對市有土地,應優先考慮透過設定地上權、租賃等方式活化土地,建立更嚴謹的土地處分評估機制。
責任編輯:玉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