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不只會引發高燒、咳嗽,而且會增加肺炎、心肌炎等風險。台灣辛中醫診所院長辛重毅最近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中講解了中醫如何通過飲食、穴位按摩與生活習慣的改變,來幫助提升免疫力,有效預防流感和舒緩症狀。
順時養生 提升免疫力
中醫通過順時養生即四季養生來提升免疫力。比如冬天時,要早睡晚起,特別是抵抗力比較低的老人和小孩更要如此。
在寒冷、陽光少的冬季,不要過早到戶外,外出前,要穿暖衣服;容易過敏的人,半夜起床上廁所也要注意保暖,因為廁所和房間的溫差大,要穿好衣服再去。
飲食方面,要攝取均衡營養,各種食物都要吃。冬天寒冷,避免吃生冷、刺激、油膩的食物,否則容易上吐下瀉,導致身體虛弱,更容易感染流感。
另外,還要定期運動,保持心情舒暢。
針對不同體質的人,中醫提升免疫力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氣虛的人平時有鼻過敏或吸收較差,可以吃黃耆和白朮補氣;容易拉肚子的人,可以吃山藥、芡實和白扁豆,增強腸胃健康,減少病毒細菌入侵。
研究顯示,黃耆可以改善免疫系統的功能;山藥含有抗性澱粉,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腸道微生物疾病。
高燒不退 中醫幾招輕鬆解決
對於高燒不退,辛重毅形容,西藥退燒效果較快,但藥效過後可能會反覆發燒,甚至會導致體溫過低;中藥退燒,如以下幾味藥飲,對症服用,一般一、兩天就會有顯著效果:
1. 中藥飲
銀翹散:適用於病毒感染引起的喉嚨痛和發燒。藥方中的連翹和金銀花都具有抗病毒功效。
葛根湯:適用於發燒且筋骨痠痛、身體發熱但不出汗的情況。葛根湯通過發汗來退燒,但體虛的人服用後可能會更虛。
柴胡桂枝湯:適用於體虛的人感冒發燒,容易流汗,甚至冒冷汗。
2. 物理方法
刮痧:適用於中暑發燒,也可用於流感。主要刮背部和頸部的膀胱經,順向從上往下刮至皮膚泛紅即可,不宜刮出瘀青。
捏脊:適用於幼兒,捏起脊椎後面的皮膚,用滾動的方式滾動兩、三公分捏起一下,以釋放身體的熱量。
溫水擦澡:適用於兒童,用毛巾沾溫水擦拭四肢,待體溫降至攝氏37度或37.5度以下即可停止。

3. 穴位按摩
每個穴位按壓二、三分鐘,約三四十下,感到痠軟即可停止。
大椎穴:位於背部、頭部向下時最高點的位置。沿穴位上下左右揉開,使局部發紅,有助於身體散熱。
合谷穴:位於手部,從手指末端到凹陷處的中間二分之一處。按壓時要往骨頭的方向用力。適用於發燒伴有頭痛。
曲池穴:位於手肘彎曲時的末端。

幾方法緩解咳嗽
針對改善和舒緩咳嗽不停的症狀,辛重毅建議:
1. 穴位按摩
每個穴位大約按壓二、三分鐘。
天突穴:位於喉嚨下方凹陷處,按壓時可以稍微動一下,按完後喝點水潤喉。
膻中穴:位於兩乳頭中間,適用於咳嗽咳到胸悶的情況。
定喘穴:位於頭部低下去時最凸出的大椎穴旁邊。
肺俞穴:位於脊椎骨最凸出的大椎穴往下三節的位置,旁開三個指頭。

2. 墊高枕頭
特別是對由鼻涕倒流或胃食道逆流引起的咳嗽很有效。睡覺時,在大枕頭下面再墊一個小枕頭,使睡姿呈現15~30度的傾斜。也可以用側躺的方式,避免鼻涕卡在氣管上,導致呼吸困難。
3. 保持環境濕潤
乾燥的環境會使鼻涕或痰液更加濃稠。在乾燥的地方可以使用加濕器,或在家中使用精油噴霧器,滴入薄荷精油。
4. 睡前準備
在浴室放熱水,並吸入蒸氣,有助於化痰。如果家裡有吸鼻器也可使用。將鼻腔和喉嚨的痰液排出後再睡覺更好。
5. 喝水技巧
咳嗽時喝水要小口慢吞,將溫水含在嘴裡一、兩分鐘再咽下去,除了潤喉,蒸氣還可以跑到鼻腔和喉嚨,軟化痰液和鼻涕,使其更容易咳出。
改變生活方式
患了流感,除了服藥和多休息之外,辛重毅還有以下建議,以令身體更快恢復:
清淡飲食:避免油炸、辛辣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會令咳嗽更加嚴重。
補充營養:多吃新鮮蔬果,以及容易消化的蛋白質類食物,例如雞肉、魚等等,讓身體盡快恢復。
緩和運動:不建議在發高燒或者氣喘的時候做劇烈運動,可以讓身體康復一些之後,做一些比較緩和的運動,例如散步、瑜伽、氣功等,幫助肺部功能恢復。
避免泡溫泉或熱水澡: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特別是在呼吸不順的狀況下。@◇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觀賞視頻:
責任編輯: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