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早餐時吃的吐司,可能是導致牙齒問題的一個隱患。
科學家繪製了一種令人驚訝的基因關聯圖,揭示了食用澱粉與口腔細菌之間的關係,發現一種基因的拷貝數量可能會增加患蛀牙的風險。這表明人們在食用澱粉類食物後應格外注意刷牙,就像吃含糖食品一樣。
(康奈爾大學)農業與生命科學學院(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和人類生態學院(College of Human Ecology)分子營養學助理教授、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安吉拉‧普爾(Angela Poole)在新聞稿中表示:「大多數人都被警告過,如果吃了很多糖,一定要刷牙。」
「這裡的核心發現是,根據你AMY1基因的拷貝數量,在吃完那些易消化的澱粉類食物後,你可能也需要同樣注意認真刷牙。」
基因影響細菌對澱粉的反應
發表在《微生物學》(Microorganisms)上的這項新研究表明,人體內AMY1基因的拷貝數量在口腔細菌對澱粉的反應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能會增加某些人患齲齒和牙齦疾病的風險。
全科牙醫克米婭‧澤納利(Dr. Kemia Zeinali)對《大紀元時報》表示,澱粉已被證明會增加蛀牙的風險,因為它富含碳水化合物,在口腔中會分解為糖分。
「當糖分和澱粉粘在牙齒上時,它們更容易在唾液中的酶的作用下導致齲齒。」她說,「即使是含糖量較低但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也可能對牙釉質造成損害。」
唾液澱粉酶(salivary amylase)是口腔中的一種酶,能夠幫助將澱粉分解成糖分,該基因提供了製造唾液澱粉酶的指令。這種基因存在於所有人的體內,但該基因的拷貝數量在個體之間差異很大,該基因拷貝數多的人可以產生更多這種酶。
研究人員採集了31名參與者的唾液樣本,其中AMY1拷貝數從2到20不等。參與者自行報告牙齦疾病狀況,將其分類為牙周炎(periodontitis)、牙齦炎(gingivitis)、牙齦萎縮(gum recession)或無牙齦疾病(none)。
「在AMY1基因拷貝數較高的唾液樣本中,研究人員觀察到以澱粉分解出的糖分為食的細菌(如鏈球菌)數量增加。」普爾指出,「因此,不同的底物(substrates,註:指的是被酶或其它生物催化劑作用的物質,即反應過程中被轉化或分解的原料)會導致不同的物種表現出不同的行為。」鏈球菌是導致齲齒的一種主要細菌。
鏈球菌依賴於澱粉分解出的糖分來生長繁殖。AMY1拷貝數越多,這種酶產生的越多,這意味著糖分的增加會影響口腔中的細菌種類。
「從實際角度來看,這是有道理的。」普爾說,「在食物匱乏的情況下,它能更有效地分解澱粉,為人帶來生存優勢。」
澤納利表示,雖然這些結果是一個「重要」的發現,但並不一定有什麼新的需要擔心的事情。
她說,「那些擁有AMY1基因的人可能容易出現蛀牙和齲齒,但無論是否擁有該基因,澱粉類食物都可能導致這些問題。」
對先前研究成果的補充
先前的研究就已經將AMY1基因的變異與齲齒和牙齦疾病聯繫起來了。普爾自己的早期研究發現,AMY1拷貝數較多的人,更有可能具有較高水平的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而這種特定細菌與牙周炎(也稱牙齦疾病)密切相關。
她的最新研究旨在了解唾液澱粉酶如何與澱粉相互作用,以及這對口腔中的各細菌種群有何影響。普爾表示,「我們發現,還有其它細菌也參與了這些過程,而且這些變化取決於AMY1。」
澤納利說,預防蛀牙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規律的口腔衛生習慣。
澤納利補充說,「每天一定要刷兩次牙,至少使用一次牙線,並把舌頭刷一下或刮一下。」
她接著說,定期進行牙齒檢查和清潔,主動解決問題並快速採取措施,將有助於防止任何口腔健康問題被忽視。
AMY1基因控制澱粉的消化,對健康有廣泛的影響。AMY1基因拷貝次數少意味著消化澱粉的效率較低,會改變腸道細菌和飢餓信號,這可能會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
雖然AMY1變異與肥胖、炎症和血脂異常有關,但它們對葡萄糖代謝的影響仍不清楚。目前已知的是AMY1基因拷貝更多的人能更快地在口腔中分解澱粉,從而更迅速地吸收葡萄糖。◇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Your Genes May Make Starches Riskier for Tooth Decay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