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唐詩(27A)

作者:朝暉
三國時期有一位「醜妻」,頗爲聰慧,即曹魏大臣許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元微之《憶內》詩「顧我無衣搜畫匣,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9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第二十七課

一.梅可望,橘堪懷(九佳)(選自《聲律啟蒙》)

城對市,巷對街。
對空階。
桃枝對桂,砌蚓對牆蝸。
梅可望,堪懷。
季路對高柴。
花藏沽酒市,書齋。
馬首容孤扣,車輪終就陽埋。
朝宰錦衣,貴烏犀之帶;宮人寶髻,宜簪燕之釵。(下劃線字為入聲字)

注釋及說明:

1. 城對市,巷對街:城,古代指有城牆的人口聚集地。「城」的本義是指「城牆」。|市,集市。購物、易物之所。「市」古音讀「矢,上聲」。|巷,《說文》:「里中道。」古代城市居民住宅都有圍牆,不同宅院圍牆之間的道路稱為「巷、巷子」。|街,古代的街區,街比巷寬闊,街兩邊有店鋪,而巷兩邊是家院的正門或側門。

孤城返照紅將斂,近市浮煙翠且重。 唐‧杜甫《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
天街有雨塵還少,酒巷無風旆自搖。 明‧謝縉《送韓伯承還吳》

2. 破屋對空階:破屋,凡圍牆或屋頂漏雨的屋子都可稱「破屋」|空階,一個人住的院落或久無人至的宅院中的台階;也形容孤獨與冷清的氛圍。「空階」是古詩文常用詞,與之相對仗的詞組常見的還有,古殿、小院、深院、孤館、孤枕、別院、古木,等等。明‧郭諫臣《秋晚過城南別業》:「不到城南久,秋風動草堂。空階梧墜葉,別院桂生香。」

對床夜聽空階雨,擁被秋吟破屋風。 元末明初‧謝應芳《夏夜作》
破屋床床漏,空階滴滴愁。 明‧游潛《新春久雨》

3. 桃枝對桂葉,砌蚓對牆蝸:砌蚓(音棄引),台階上或台階縫隙中的蚯蚓。「砌蚓」這個詞最早見於《聲律啟蒙》此書。|牆蝸,土牆上的蝸牛。「蝸」古音都讀「瓜」。《康熙字典‧蝸》:「《唐韻》《韻會》《正韻》古華切,音瓜。(麻韻)‧又《韻會》公蛙切,音騧。(佳韻)」

庭院齊芳蘭桂葉,書窗積翠李桃枝。 (朝暉 原創)
(上聯寓意蘭桂齊芳,家庭興旺發達。下聯說書窗外桃李繁盛,寓意桃李滿天下。)

葉落荒園穿砌蚓,花殘破壁見牆蝸。 (朝暉 原創)

4. 梅可望,橘堪懷:梅可望,望梅止渴。出自《世說新語‧假譎》,參考第12課「梅酸對李苦」的注釋。|橘堪懷,比喻思親、孝敬父母。典故出自《三國志‧吳書十二‧陸績傳》,(譯文)陸績六歲的時候(以神童聞名遠近),曾在九江拜見當時的名士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他。陸績趁袁術不注意,藏了三枚在懷中。離去時,要行作揖禮辭謝主人,橘子從懷中掉了出來,袁術說:「陸小哥作為賓客怎麼又私藏橘子呢?」陸績跪答曰:「想帶回家給媽媽吃。」袁術覺得陸績特別奇異[1]。

聽信曹公梅可望,孝思陸績橘堪懷。 (朝暉 原創)

5. 季路對高柴:季路,名仲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的弟子。季路以至孝、重諾、勇武等著稱。相關的成語有「季路一言、仲由纓、季路孝」等。|高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以至孝、忠厚、為官清正等著稱。

季路一言能重諾,高柴單厚得清名。 (朝暉 原創)

6. 花藏沽酒市,書齋:大意,賣酒的店鋪中有鮮花開放;書窗外有綠竹掩映。

竹映讀書齋。(示意圖)明 欽揖《摹古冊.橫琴高士》。(公有領域)

7. 馬首不容孤竹扣:馬首,本文指周武王起兵時所乘的戰馬。|孤竹,指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扣,指扣馬而諫。典故出自《史記‧伯夷列傳》[2],(譯文)那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周文王)能夠敬老並贍養老人,就想去投奔他。可是到了那裡,西伯昌卻去世了,他的兒子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並把他的木製靈牌掛在戰車上,向東方進兵去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扣住武王的馬韁繩諫言說:「父親死了不葬,就發動戰爭,能說是孝順嗎?作為臣子去殺害君主,能說是仁義嗎?」武王身邊的隨從士兵要殺掉他們。姜太公說:「這是有節義的人啊。」於是扶起他們,讓他們離去。

周武王伐紂,是天象變化造成的事件,乃順天而為。「馬首不容孤竹扣」言外之意,天象變化是不以常人的意志而改變的。

8. 車輪終就洛陽埋:典故出自《後漢書‧張綱傳》[3],(譯文)漢安元年(公元142年),朝廷挑選八個使者到地方巡視社會風氣,都是一些知名的老年儒生,並在朝廷當過大官。只有張綱最年輕,官次最小。其餘的人接受命令啟程,而張綱獨埋其車輪於洛陽都亭,說:「豺狼當道,何問狐狸!」(「豺狼當道」成語典故亦由此而來。)

「車輪終就洛陽埋」言外之意,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整治「下梁」,改變不了社會風氣。

9. 朝宰錦衣,貴束烏犀之帶:朝宰,朝廷高官。|錦衣,精美華貴的衣服。|烏犀,犀牛的一種。「烏犀之帶」指黑犀牛皮製作的腰帶。

上聯大意:朝廷大臣衣著華美,腰間束著犀牛皮製作的腰帶。

10. 宮人寶髻,宜簪白燕之釵:宮人:泛指古代皇宮中的女官。後宮之中,皇后之外,所有編制內的女子均有品級和俸祿。比如,貴妃、淑妃、賢妃均為正一品,與朝廷三公等同。|寶髻(音計,去聲),古代女子髮型的一種,髮髻高聳。|簪,插、戴。「簪」本文讀「zan1」(覃韻)。如果與侵韻字押韻,則讀「cen1」(侵韻)。

白燕之釵,燕子形狀的玉釵。也稱「玉燕釵」。據西漢末年郭憲《洞冥記》卷二記載:「神女留玉釵以贈帝(漢武帝),帝以賜趙婕妤。至(漢)昭帝元鳳中,宮人猶見此釵。黃諃欲之,明日示之,既發匣(打開匣子),有白燕飛升天。後(世)宮人學作此釵,因名玉燕釵,言吉祥也。」唐‧李白《白頭吟》:「頭上玉燕釵,是妾嫁時物。」

下聯大意:宮中女官,髮髻高聳,最適合插著珍貴的玉燕釵。

宮人寶髻,宜簪白燕之釵。圖為清 費旭丹繪《十二金釵圖冊》之元春(局部)。(公有領域)

二、六首押「九佳」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1. 遣悲懷(其一) 唐‧元稹

謝公最小偏憐女,嫁與黔婁事乖。
顧我無衣搜畫,泥他沽酒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落葉添薪仰古槐。
俸錢過萬,與君營奠營齋。

故事背景:這是元稹悼念亡妻韋叢所寫的三首七言律詩中的第一首。此詩創作於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元稹受到朝廷的重用並拜相。

注釋:①謝公:本詩指謝安。謝安,東晉名相,字安石,指揮淝水之戰,以少勝多,穩定東晉,被譽為「江左風流宰相」。謝奕是謝安的弟弟(也是朝廷高官),他最小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才女謝道韞;謝道韞從小就得到伯父謝安的悉心栽培和指點。元稹的妻子韋叢是太子少保(正二品)韋夏卿的最小女兒。「偏憐」指特別疼愛。「最小偏憐女」其實是「偏憐最小女」,因為格律的關係而倒裝。本詩第一句以「謝公」借指「韋夏卿」;以「謝道韞」比喻妻子韋叢。②黔婁(音琴樓):春秋時期魯國人,隱士,不肯出仕為官,家貧,去世時衣不蔽體。本詩作者自比「黔婁」。「黔」有兩個讀音,作姓氏時讀音「琴」,參考《康熙字典‧黔》。③乖:諸事不順。④畫篋(音妾,入聲):用竹、藤編製的裝畫軸的圓柱形簍子。在古代的貴族之家,畫篋與衣篋是分開的,而元稹出身寒門,祖上曾經是朝中顯貴,後來家道中落,用祖上留下的畫篋來裝衣物。⑤泥他:纏著她。「泥」讀音去聲「匿」。明‧楊慎《升庵詩話》:「俗謂柔言索物曰泥,乃計切,諺所謂『軟』也。杜子美詩『忽忽窮愁泥殺人』,元微之《憶內》詩『顧我無衣搜畫匣,泥他沽酒拔金釵』」⑥沽酒:本詩指買酒。「沽酒」在古詩文中還可指賣酒。⑦野蔬充膳:用野菜當主食。「膳」音「善,去聲。」⑧長藿(音霍,入聲):藿,指豆角的葉子。豆角的嫩葉可以當野菜吃,但「長藿」指的是豆角的大葉,當野菜委實難以下咽。⑨古槐:老槐樹。「仰古槐」的言外之意是說,因沒有枯枝或木柴燒飯,只能用落葉或枯草,那樣既費時間,火勢還不穩定,燒出來的飯菜常常會半生不熟。只能仰望古槐樹上的枯枝而嘆氣。⑩俸錢:俸祿的一部分。唐朝的官員俸祿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祿米、俸錢、職田。據《舊唐書‧本紀第十四》記載:「又國家舊章,依品制俸,官一品月俸三十千(30萬錢),其餘職田、祿米,大約不過千石(年俸不超過一千石米)。」元稹當宰相時的職稱是「中書門下同平章事」,相當於正三品官職。月俸超過十萬錢,不包括職田及祿米的收入。|「過」本詩讀「戈,平聲」。⑾營奠:設祭(每年亡者忌日)。⑿營齋:請道士或僧人念經超度亡靈(亡者去世七七四十九天內)。在古代,這些事情只要供給出家人齋飯及送幾斤米即可。也就是說,雖然作者現在月俸超過十萬錢,可是能花在亡妻那的錢卻極少。

全詩大意:妻子就如謝公疼愛他的小侄女謝道韞那樣,深受長輩疼愛;她自從嫁給了當時貧寒的我,生活中的事情總是不順心‌。妻子見我沒有衣服換洗,就翻箱倒櫃的尋找;我纏著你買酒,你就拔下金釵去換錢。當年常以野菜充飢,即使吃藿葉你都毫無怨言;你採集落葉來當柴燒,只能仰望古槐樹上的枯枝而嘆氣。我現在月俸超過十萬錢,可是卻只是為你安排設祭及請出家人超度。

古人詩評:清‧黃叔燦《唐詩箋注》:此微之(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一聯,言其婦德,「野蔬」一聯,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三.附注:

1.《三國志‧吳書十二‧陸績傳》: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

2.《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譯文: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去世,叔齊要把君位讓給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遺命啊!」於是逃走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逃走了。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君的次子。)

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

3.《後漢書‧張綱傳》: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最微。餘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於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狸!」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鶴長對鳧短比喻事物各有特點。典故出自《莊子‧外篇‧駢拇》:「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野鴨的腿雖短,給它接上一節就會帶來苦惱;鶴的腳雖長,截下一節就會帶來悲哀。
  •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歐陽修《畫眉鳥》)這首七言絕句寓意深遠,鎖在金絲籠內的畫眉鳥發出的聲音,是禁錮後的叫聲,當然比不上畫眉鳥在樹林中、原野上自由自在飛翔時,歡快的鳴唱聲。
  • 人生如「飛鴻踏雪」,來去匆匆,痕跡很快就會消失。「鴻飛那復計東西」,「東西」二字的字面意思是方向;其言外之意是說,不要太在意塵世中得到的東西,或曾經留下的痕跡。
  • 《泛鏡湖南溪》展現了宋之問的文字表達功夫極精鍊與老到。以「候冬發」對「作春啼」;「開天小」對「夾路迷」;猶如讓若耶溪的山水躍然紙上。尾聯「猶聞可憐處,更在若邪溪」,以略帶遺憾的語氣來讚美若耶溪的景色,更是別具一格。
  • 田家即事,寫景兼寫事,妙能得神。頷聯上句織,下句耕。頸聯寫景一句高,一句低,細膩風光,落句(尾聯)言皆由命。見生時樂死且不必問,蓋皆任之於命,己之志不可惑也。
  • 通過這首詩,我們了解了古代的名家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或許人生會遭遇艱難坎坷,不能因為一時的清貧生活而失去了做人應該遵守的道德禮義。正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的:「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酬皇甫郎中對新菊花見憶》主要是為了答謝皇甫曙的宴會邀請創作的,到尾聯才算是正式答應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禮的要求這樣寫的。《禮記‧曲禮上》:「凡與客入者,每門讓於客。客至於寢門,則主人請入為席,然後出迎客。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時候反而事情難辦成。榆莢形如銅錢生在樹上,楊花如玉屑灑落在街頭。
  • 皮日休的這首《館娃宮懷古》,前三聯都是描寫館娃宮遺蹟的荒涼景象,尾聯則是表達了對吳王夫差因女色而滅國感到不值。同時,皮日休對越王勾踐利用美色打敗吳國的事情也頗有微詞,他在《館娃宮懷古五絕(其一)》詩中寫道:「越王大有堪羞處,祇把西施賺得吳。」
  • 《人日》一詩,通過寫景,表達了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面對雪霽後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興高采烈,而是用「閒吟曠士懷」來抒發自己的襟懷。
評論